超市门店如何在地铁商圈内经营
作者:大漠胡杨;出处:《店长》2013年1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这几年国内各大一线城市纷纷上马地铁项目。地铁站要么地处大型居民社区,要么位居大型商业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各个地铁站周围都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地铁商圈。

  超市门店要想在地铁商圈内站稳脚跟,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笔者认为超市门店必须定期进行缜密的商圈调查与分析,紧紧围绕着超市门店在地铁商圈内行使的“商业功能定位”和“顾客类型”这两条主线来开展经营活动才能成功。而根据这两条主线可以把超市门店所在的地铁商圈总体上分为“三大类典型性地铁商圈和三大类顾客群”,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类地铁商圈+第一类顾客类型是:“地铁站+超市业态+其他商业形态+社区居民为主”。

  第一类地铁商圈的普遍特征是地铁站位于大型居民社区附近,超市门店是商圈内最大的商业形态,还有很多其他小型商业形态(如饭店、服装店)围绕在超市门店周围。如上海镇平路地铁商圈,乐购光新店和很多饭店、理发店、服装店林立,有泰欣家园、香溢花园等大型居民社区, 3、4、11号地铁线路交汇于此,每天换乘顾客数以万计。

  超市门店在这类商圈内商业功能定位是“发挥着主导和帮扶作用”。

  超市门店的经营哲学是:“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其他商业形态一起养大整个商业生态圈,使其具有综合商业功能,尽可能满足顾客一次性吃穿住行的综合商业消费需求,而不是让当地社区居民赶去其他大型商业区满足这些需求。”

  这类商圈超市门店本身必须定位为大而全的超市,让顾客一次性购足。超市门店内部的招商区和外部的商业形态则需要更多的餐饮、服务性商业形态来吸引客流。超市门店要对那些较小的商业形态进行帮扶,把他们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联盟,把合作共赢放在首位,而把联盟的相互竞争、内耗程度降到最低。

  如果这类地铁商圈内的大型社区居民入住率在逐年提升,这就需要超市门店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做一个长期的商圈开发计划,让新迁入的居民成为超市门店的顾客。

  第一类顾客类型是社区居民,他们除了对超市门店有着一般的购物需求,还对家电、简易家具、厨卫用品、床品、储物等安置新家商品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超市门店必须做大做强这些商品分类。

  这类商圈新迁入居民和换乘顾客占到超市顾客群比例约为10-20%,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来这个超市购物,超市必须容易找到、来到,方便购物。这类顾客需求将在后面详细谈到。

  第二类地铁商圈+第二类顾客类型是“地铁+大型Shopping Mall(含超市)+综合商业消费的顾客为主。”

  第二类商圈的普遍特征是地铁站坐落在大型商业区,商业区内有一个大型Shopping Mall,超市门店是Shopping Mall的主力商业形态,其他还有其他很多其他大小不等的各类商业业态(如百货商场、家电连锁店、专业连锁店等)。如上海的中山公园地铁商圈,龙之梦大厦对周边方圆10公里居民都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家乐福超市就在该大厦负1-2楼经营。

  超市门店在这类商圈内商业功能定位是“发挥着提供某些商品分类消费的作用”。

  超市门店的经营哲学是:“首先必须要和整个Shopping Mall定位匹配,其次要找到自身的核心优势,和Shopping Mall里的其它商业形态形成互补,错位经营,共同把Shopping Mall打造成顾客一站式消费的最佳场所,Shopping Mall旺,则众旺。

  这类商圈内超市门店必须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应该提供哪些商品和服务?也就是经营的差异点,这样就不会和商圈内的其他业态自相残杀,而是要展开积极合作、异业联盟。

  中山公园龙之梦商厦里有大型家电连锁2家,婴童店数家,休闲食品店数家,为此家乐福超市把商品分类主要定位为提供生鲜商品、民生基本类食品、进口食品、小家电等百货基本类商品,生意红火,就是错位经营的奥秘所在。

  同时家乐福和商厦里其他业态积极展开合作,进行联名商户消费,会员共享等,使整个龙之梦商厦对顾客形成着强大的吸引力。

  而这第二类商圈超市门店主要顾客类型是去Shopping Mall进行综合商业消费的顾客,他们去Shopping Mall进行吃喝玩乐等各种消费,顾客去超市门店只是满足其中一种消费需求。

  这类综合商业消费的顾客把忠诚度主要建立在Shopping Mall上。他们的需求是:Shopping Mall功能齐全,有大型停车场,能在超市门店快速买到需要的商品,每天晚上和周末是整个Shopping Mall和超市门店的销售高峰期。

  第三类地铁商圈+第三类顾客类型是“地铁+火车站(汽车站)+超市和其他商业形态+换乘随机顾客为主”

  第三类商圈的普遍特征是地铁站坐落在城际交通枢纽旁边,该商圈既是市内交通枢纽又是城市间交通枢纽。商圈内各种商业形态林立。如上海火车南站地铁商圈,沃尔玛超市就在该商圈内经营。

  超市门店在这类商圈内商业功能定位是“提供最快而便利的服务+特色商品分类”。

  超市门店的经营哲学是:“便利店的快捷+大超市的低价+特产店的商品”。超市门店要和周边的各种便利店、小超市、特产店展开全面竞争,确立在商圈内的消费龙头地位。

  而第三类商圈超市门店主要顾客类型是各种来往市区城市间的随机顾客,他们去超市购物是主要是满足随机的快速消费需求和外地送礼需求。

  这类顾客对整个购物历程顺畅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是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找到超市门店、买到商品、结账离开。

  我们从顾客的整个购物历程来简单分析一下来如何满足该类顾客的需求:

  第一步、让随机顾客容易看到和找到超市门店:

  1. 超市标牌:在地铁站和火车站(长途汽车)各主要出入口、停车场都要有明显的标牌指引,周边高楼显眼的外墙上要有超市门店标牌。

  2. 使用移动技术进行温馨提醒:超市门店可以区域内覆盖短信和微信等移动技术向数以万计换乘顾客推送超市门店信息。

  3. 超市人员推广:超市人员主动到地铁、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进行现场宣传。

  第二步、让随机顾客快速了解卖场陈列布局、快速发现自己要买的商品:

  1. 标牌指引:超市要在出入口、主要道口张贴卖场陈列布局图和各商品分类指引。

  2. 人员服务:在超市入口、电梯口、主要道口设置人员服务点。

  3. 响应电话:在一些显著的地方为顾客安装服务响铃或热线电话,可以快速联系到服务人员。

  4. 卖场广播:循环不停地为顾客提供卖场有价值的商品、促销、价格和服务信息。

  5. 移动技术:利用WIFI,顾客走到门店哪里,那里的商品促销信息就推送到顾客手机上。

  6. 卖场布局:把休闲食品、本地特产、水、饮料、方便面等有着巨大需求的品类放在入口或者靠近收银线的位置,让顾客容易找到、拿到。

  第三步、让顾客买到比地铁商圈内其他商店更丰富的商品品种或者价格更便宜的商品:

  1. 更丰富的商品品种:超市门店要在顾客敏感的商品分类上引进丰富的商品品种,让顾客有最大的选择空间。

  2. 更便宜的价格:超市门店必须保证在顾客敏感的那些商品分类必须比周边商店便宜,以确立其商圈内价格最优的形象。

  3. 永不缺货:上面提到的重点商品分类不能缺货,要及时补货。

  4. 本地特产分类:很多城际之间换乘的顾客,都希望买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因此超市门店必须把该分类做到足够大,从陈列面积到品牌、品项数上都要超过周边其他商店。

  第四步、让顾客能够快速结账:很多随机顾客都是掐着时间来购物的,他们希望快买快结,因此超市门店必须提供最快速的结账服务,决不能耽误顾客的时间。

  第五步、让顾客能够方便的把购买的商品带走:这些顾客都背着大包小包来购物,他们希望超市为他们提供购物袋、纸箱、绳子等工具进行打包服务,方便他们把购买的商品带走。

  无论自己是哪一类地铁商圈,面对哪些顾客群,超市门店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做好身边人的生意,也就是做好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生意。其次,在地铁站安排到超市门店的短泊车。最后,超市门店最好具备干净、大容积的厕所。这样才能实现良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