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精神的全新释义
作者:文/周勇;出处:《店长》2014年3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200多年前,一个名叫让•巴蒂斯特的法国经济学家首次提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2500年前,一个名耳、字聃、姓李的楚国人,写了五千言的《老子》(即《道德经》),提出了“居后不争,不敢为天下先”的理念。

  从传统来说,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基因的国家。但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梦想,哲人梦想“以德治国”,为官梦想“愚民治国”,百姓梦想“子孙满堂”,但这首先得吃饱穿暖有地方睡觉。这种上下不同欲的社会格局,导致了延绵不断的争斗,社会长期处于“和而不谐”的状态,当对抗与冲突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通过战争与颠覆王朝,实现新的和谐,进入新的和而不谐,进而又是对抗与冲突,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近代。

  中国近代打开国门以后,尤其是最近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提升了国人的欲望。富裕生活,成为国人创新的原动力。

  其中,最典型代表群体是渗透于各个领域的“黄牛”。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知青返城人员,不良的生存环境培育了他们灵敏的市场嗅觉。他们无孔不入,随需应变,是最活跃的市场因素。如今他们甚至以高科技武装自己,能破解360订票系统。他们不仅创造了营生,还培育了“体制缺陷发现机制”,黄牛是市场规则漏洞的发现者。按理说,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随着体制与监管越来越严格,他们的营生空间越来越小。但实际上,黄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技术不断更新,模式不断提升,日子还过得挺滋润。如果企业的每一个经营者,都有那么一点“黄牛精神”,我相信中国商业创新的巨浪将席卷全球。

  考察黄牛的盈利模式,有三个要点:一是发现需求,二是提供价值,三是成本控制。

  黄牛们首先要钻研的是市场需求,他们从来不做没有需求的营生。比如折腾商场返券的黄牛,发现返券的潜在顾客不仅仅是终端消费者,甚至还包括专柜经营者。所以,黄牛把自己定位于零供关系的协调者。我国商人创业初期都很有创意,也十分善于去发现市场新需求,但企业做大以后,这种发现需求的能力似乎降低了,渐渐演变出一种固化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以我为主、狂妄自大、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孤芳自赏,其结果是远离顾客,与市场法则背道而驰,这终将成为自取灭亡的导火线。传统企业尤其成功的大企业,为什么会被颠覆?“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讲到了一个要点——线下好一点的企业,在网上评分反而最低,它们不受欢迎是因为根本不了解用户,这是传统企业被颠覆的原因!但他也告诫大家,不要低估这些对手!我以为,这些传统企业曾经也拥有类似黄牛的敏感性,只是企业做大以后,被“称霸行业”的梦想迷惑了方向,一旦他们回归本源,就会再度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梦想太大,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想称王称霸,常常是企业没落的助推器。

  我国消费者有太多需求(包括心理需求)被忽视,他们在寻觅消费价值的道路上走过了千山万水,吃遍了千辛万苦,仍然没有找到可以让他们安心的归宿。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不忠诚。关键是他们没有获得与期望一致甚至能超越期望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符合消费心智模式的、获得社会认同的、体现特定群体风格的要素组合。例如去年夏天,可口可乐在大陆开展的“昵称瓶”营销活动,就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价值体验。可口可乐瓶子上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如小萝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纯爷们、邻家女孩等等。这些昵称大多数原创于互联网,昵称营销迎合了互联网文化。可乐还是可乐,加上这么一句话以及一个昵称,消费者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这就是消费价值。我国市场的地域差异性、分层性、节令性等特征特别显著,消费需求以及消费价值的核心要点也就会随着这些要素的变化而千差万别。所以,商人们要提供的绝不是某种单一的东西,中国消费者更偏向于“喜新不厌旧”的消费习惯。

  黄牛们谙熟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不该花的钱绝不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要讲究有回报有效果。这是黄牛精神之所以有价值的核心要点。成本推动物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忍受力是有限的。这对于热衷于依靠品牌与传播来拉升商品价格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当下社会化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品、互联网营销,但有一点不能丢弃:

  任何一个行业之所以有价值,那是因为有内容;某些“内容”之所以受青睐,那是因为有特色。但如今,产品本身似乎被人忽视,甚至并无多大特色的东西,在一夜之间、一年之中能获得疯狂追捧。店面很小、环境较差、空调不凉、名不见经传的黄太吉煎饼,为什么会在2013年火爆? 另外,还有庆丰包子铺,加盟金高达30多万元,这算是加盟营生中的一个奇迹。是什么创造了奇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上述两个是目前暂时成功的例子,都离不开“传播”两字。不是在做营生,而是在做传播。但人们终究不能光靠传播吃饭,必须有真材实料。我作为消费者,十分期待“真材实料”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真材实料”孜孜追求,是中国消费者最大的“梦想”。

  年轻人看了我的文章后给我留言说:有改变总是好的。是的,这是急切期盼改变的一代人。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服务方式、营生模式与营销技巧,但这一切改变似乎还不够,总觉得多了一些伎俩,少了一些支撑。由此我感受到:我们仍然处于赌博时代,没有进入竞技时代。两者有什么区别?竞技是一种技术、能量与艺术的展示,而赌博是一种营生,有很多不可告人的“伎俩”。

  总之,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应该包含一种叫做“黄牛”的精神,除上述要点外,黄牛精神还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埋头苦干的精神,如“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的大庆精神;二是巧干精神,拥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并能够迅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我觉得,新时代的中国文化给予“黄牛精神”全新的解读。那是一种为了翻身求生而奋斗的精神,体现着无孔不入的商人本性,更需要有技术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