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活力的管理文化核心是什么
作者:文/倪敏;出处:《店长》2014年3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可能因为“清教徒”这三字,会让一些人在不看《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的内容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放弃阅读。在我看来,这正是我们之所以会背离商业文化的本质和缺乏精神依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抱有偏见,所以拒绝了解和接纳,拒绝当一名“清教徒”,也拒绝他们给予的礼物。

  在《清教徒的礼物》里,清教徒主要指代第一批移民美国的欧洲人,而清教徒的礼物是指清教徒精神。“清教徒精神”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匠人精神,尊重科技,凡事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拥有出色的机械技能;二是集体主义的观念,集体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先集体后个人;三是协调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大小不一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四是勤俭节约,信仰至上,坚持建造人间天国的信念。

  作者认为,美国早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靠的就是清教徒精神。而后美国商业社会出现种种问题,乃至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都在于商业活动背离了清教徒精神。日本在二战后之所以能在经济上奇迹般的发展,也正是因为美国人把清教徒精神这种管理文化成功植入了日本。

  在现代,清教徒精神的价值何在?清教徒精神是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合一,是科技能力和人文信念的合一,是组织管理和利益协调的合一。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在一次发言中说,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法治与契约精神之上的,基于契约精神的信任关系,使商业交往摆脱了对血缘、地缘关系的依赖,可以大规模扩展、高效率运行,企业也得以摆脱家族化的局限,成为依法治理的现代公司。这种支撑现代企业制度的契约精神,与清教徒及其精神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关系。

  清教徒精神实际上是代表了优秀管理的本质,拥有清教徒精神的人,不自大,不贪婪,重视技术,严于律己,勇于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争取成功。在拥有清教徒精神的群体里,秉持简单、灵活的务实管理文化,实现的是自下而上的众人参与式的管理,注重细节和质量,设定清晰目标,促进分权化,自律,协同工作,充满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这让我联想到创立日本京瓷集团和第二电电株式会社两大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他的企业哲学和阿米巴经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和清教徒精神的管理本质如出一辙。稻盛和夫的企业哲学是敬天爱人,对应清教徒精神的信仰和建造人间天国的信念。“阿米巴经营”是把企业划分为N个“小集体”,每个“小集体”自主发展,独立核算,从而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角,每一个人都参与经营,依靠个人联合起来的集体智慧,努力经营,管理企业。这与清教徒精神的其他含义和效果也是不谋而合。

  暂且不去深究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是否有受到过清教徒精神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的是,无论哪个国家,不同信仰的人,成功企业尤其能够长久保持成功的企业,其背后的精神寄托往往有相似和相同之处。事实上,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理念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多少也有承袭的关系。综合来看,无论中外,古有的优良传统或多或少在本质上是基于相同根基的,我们想要复兴,想要让企业永葆活力,让商业社会健康发展,就不应远离这些传统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