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的管理现场之十一】好店员都去哪儿啦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4年4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年轻的店员工作图个开心,已成家立业的店员希望稳心,上岁数的60后店员当然舒心是最大的期盼。心心对接,能极大提升门店的员工士气。

  前不久,终于鼓足勇气重新回归零售业,跑马圈地,开店上专柜,忙得不亦乐乎。理论总是看上去很美,但实践起来,简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细想下柳传志说的九字真诀“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战略是前提,另外两方面是配合满足,但这也是最闹心的,原因无他,合适的门店专柜管理人才奇缺,岗位的相对“枯燥性”等原因吓跑了一拨又一拨的终端促销店员们。

  好店员都去哪儿啦,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首先同行处寻访,简称挖角。成熟的人才匹配度高,适应力强,更加能快速融入工作氛围。但相对劣势是工作稳定不宜变动,另外就是总体市场人才的缺口过大,所以只能是谨慎乐观。

  就个人经验来看,不妨另辟蹊径。从人员的饱和度来讲,行业的差异性反而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人才的二次激活。彼人之玫瑰,他人之砒霜,反过来亦然。所以寻访人才的途径要宽泛些,传统眼里的“问题员工”兴许是创业阶段的“拼命三郎”。借用爱迪斯的理论,企业运营初期行使重要角色的是绩效主义者,一俊遮百丑。另外一点,要找“臭味相投”的人,要什么不要什么,允许什么拒绝什么,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特别是在搭班子阶段,价值观、做人处事风格的高度吻合,能极大地节省沟通的成本。同时这些认同门店“规则”的人会产生一个良性的回馈,形成人才富集,其影响力不可估量。

  近期的一个名词叫“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换脑子开阔思维。特别在用人方面,要坚持目标结果导向,勇于授权,有所为有所不为。事实上,零售门店最核心的因素,除了产品本身的张力以外,店员的能动力是一项考察指标。不须扬鞭自奋蹄型的员工永远是稀少的,我们要不断寻找。同时来了怎么留住,也是个问题。

  店总王姐告诉我,年轻的店员工作图个开心,已成家立业的店员希望稳心,上岁数的60后店员当然舒心是最大的期盼。心心对接,能极大提升门店的员工士气。进一步说,这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薪酬结构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竞争性;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细数下,做得好且员工精神风貌良好的门店,多半是赚钱且“分赃均衡公道”的一类;第二要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感,特别是现在的两极,年轻90后和稳健的60后,都是尊重第一;第三,一个乐于分享的人际关系,简单的、和睦的团队文化很有必要。企业必须透明化,同时懂得未雨绸缪。

  最后一点,门店任务的完成情况取决于和店员个人目标的达成度、匹配度,能让员工享受到达成目标的愉悦。所以,目标的制定和计划的落地,都需要提前做好文章。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简拔伙计马荀为店掌柜,旁白:乔大掌柜这一跪,只怕是要了马荀的命。究其原因,一是情深意长大恩大德,而最重要的是乔东家洞悉了年轻掌柜的心理诉求,能力“测试”、“政审”合格后提前满足,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好店员都去哪儿啦,想必大家有了答案。道理很简单,心若在,人就在,梦就在。正可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个中滋味,意味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