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堆头”应该放什么
作者:文/黄静;出处:《店长》2014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进入卖场最先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便是那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堆头”或者说“堆码”了。众所周知,卖场内并不是所有商品都能上“堆头”,也并不是说只要供应商舍得花钱,就一定能拿下“堆头”的。在堆头这个问题上,各卖场都有着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但万变仍不离其宗——实现“堆头”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卖场其实对每个堆码位是有一定的安排和打算的,在挑选商品时,往往是根据利益最大化角度,来设制堆码的“门坎儿”的。从而保证自己的门店推头上的产品既能出销量又能吸引人气。

那么,门店的堆头上应该放什么商品呢,或者说哪些情况下才可以给推头?

1.         付费堆码:

某种程度上说,只要供应商准备好一笔让卖场觉得可观的“堆头”费用,便可以拿到堆头。由采购主导的促销堆头侧重商品的品牌和销量,门店可以适度考量费用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在执行的时候应该是以采购主导的促销为主,这类费用堆头的位置和数量需要门店做权衡,不能影响总部政策落实。

2.         时尚潮流:

任何一个卖场都有“面子”观念,都希望自己卖场的“堆码”能够具备时尚潮流感。不光出售的商品新颖,属于市场中的潮流商品,还希望“堆头”的布置也能具备一定的现代感和时尚气息。这一方面,是出于竞争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卖场活跃的气氛。消费者是最喜新厌旧的,他们需要不断有新的商品来刺激眼球。

3.         季节性:

四季轮回,季季不同,卖场都会选择时令商品出售。大卖场是生活消费品的集散地,销售的都是大众商品,大众商品最讲求一个“时令”性。比如,冬天卖场暖风机、暖手宝的“堆头”前总会聚满了前来选购的人群。夏天时,各式各样的凉席、拖鞋也会成为人们的抢手货。东西并不是新东西,而之所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是因为这些商品具有时令性。卖场在选品出堆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在季节来临的前三周左右就要出堆造势,才能逐步升温,当季大卖!

4.         超低的价格:

价格永远会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首要因素。经常会在卖场看到家庭主妇和婆婆妈妈们为了最低价的鸡蛋,排着长龙的镜头。对于卖场来说,这种特色商品的超低价,很容易让人们对卖场产生低价的印象。这也就难怪,卖场总会想出各种超低价策略来吸引卖场人气了。当然,对于供应商来说,提供超低价也不是傻到“学雷锋”,要知道,超低的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就是一种费用投入形式。等于在告诉人们——我最便宜,最便宜的是我!

5.         大型活动商品:

通常说来,卖场内的一些演示、抽奖活动不能只是单独做的,一定得结合一定的商品一起来做才会有好的效果。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商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也是把商品“堆”出来,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讨一个好彩头。卖场里多的就是商品,缺的就是购物的娱乐性和体验性,现在都在谈提高顾客的体验,提高顾客的舒适度,那么借助热闹新颖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既买到了东西,还玩得高兴,卖场要多多考虑开展这类的活动推头。

6.         清仓品(临期品):

在做该类商品的清仓时,应注意商品的丰满度。否则,会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良印象(觉得是些七零八碎的烂货)。这类商品不需要上货架,在货架上不仅不会有好的销售,而且侵占货架资源。就要将这些临界商品集中一个卖场上“堆头”特价销售。在处理这些临界品时,一定要注意时效性,否则,很容易会发生质量问题,引起顾客纠纷。

堆头是卖场的销售阵地,门店一定要合理选择商品,注重安全经营同时,从吸客、增量、利润、形象、顾客体验等多方面深挖堆头的价值,把堆头变为卖场的经营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