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营业人员与顾客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会面对来自顾客的各类疑问。诸如对产品品质、运用、价格、促销政策、售后服务等方面,即便营业人员反应快速,态度积极,解释的内容全面,但也不见得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些顾客对营业人员给出的解释并不满意,明显没有打消顾客的疑虑,甚至还因此牵扯出一些别的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单一化看待顾客的问题
所谓单一化看待顾客的问题,就是只抓住顾客提出的问题来回答,或是主观上假定顾客就这一个问题。事实上,当顾客提出某一个问题时,接下来,可能还有好几个问题等在后面。
这是因为顾客在产生疑虑时,往往会产生多个问题,各个问题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甚至的矛盾关系。例如营业人员介绍说明说某类产品所使用的原料非常稀少;或是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同时又强调该厂家的产量非常大……;或是这个车辆的输出功率非常大,马力强劲,同时又说这车非常省油……。顾客可能就会同时产生多个问题,并且会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一个个的抛出来。营业人员若是单一化看待,只考虑将这一个问题回答的圆满,在语言方面往往会进行一些绝对值夸大。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将当前这一个问题回答了,但也同时失去了回旋余地,顾客要是突然再抛出一个带有矛盾的新问题时,营业人员往往就傻眼了。
解决办法:在顾客抛出一个问题时,营业人员不要急于来解释,而是先问顾客:“除此之外,您还有什么问题”?尽量把顾客心里的问题群都掏出来,并迅速搞明白其中是否存在逻辑关系,矛盾关系以及顾客真正关心的重点是哪一个问题。在组织回答解释的语言措辞方面,就得要同时兼顾这几个问题了。避免顾此失彼。
二、没有与顾客确认问题背后的问题
这个情况最为常见,营业人员在听到顾客所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只从字面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然后展开解释,没有考虑到顾客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
举个例子,在空调专卖店里,顾客问询营业人员:“这么大的空调室外机,得要用几个膨胀螺柱啊”?营业人员热情的回答:“您放心,安装费用都包含了,用多少材料都不需要您再额外交钱了”。其实,顾客是看到这么大这么重的空调室外机,怕螺栓固定不住。
也就是说,顾客所提出来的问题,在字面意思上看是一回事,顾客心里真正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若营业人员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给顾客回答解释,很有可能出现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营业人员自认为很全面的解释,与顾客想要的答案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当然,作为营业人员不可能有足够的技术和精力,来分析每位顾客所提出的问题背后又是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单化,把球踢回给顾客,即是当顾客提出某个疑问时,先不急于回答,而是先反问顾客:“您为什么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或是“您在这方面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吗”?
这样就能进一步明确问题背后的问题所在,然后再回答解释,确保营业人员所给出的答案,是顾客想要的答案。
当然了,之所以推荐这两种基本回答策略,还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顾客也许是瞎问的
顾客有时候没头没脑的抛出来一个问题,瞎问的。其实顾客自己也没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否属于正常范畴以内的,顾客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回答解释才是准确的。若是营业人员直接回答,也很难然让顾客满意。所以,在听到顾客的疑问之后,先询问是否还有其他问题,或是为什么会担心这个问题,来测试出顾客是认真的提出问题,还是随意的提出问题。
二、留出缓冲时间
严格而言,顾客提出问题后,营业人员是不能迅速回答的。这是因为,营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回答准备过程,来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脑海中资料的搜寻和回忆,措辞的组织等,通俗而言,就是需要一个打草稿的时间。通过向顾客抛出的一些反问句,也能给营业人员自己留出一些缓冲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