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 ||||||
| 作者:文/孙彩军;出处:《店长》2014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店长查看门店管理记录、门店交易次数、客单价以及门店库存数量的时候,除了关注“数据”的变化之外,更要用心去研究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不太容易看到的“危”和“机”等信息。这种经常对门店的运营和管理做“自我诊断”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店长的专业必修课。 中医在给病人看病时,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叫“把脉”,即医生用手指按住病人的脉搏,根据脉象的变化就能大概判断出病人身体的哪个部位出了问题。脉象的变化对分辨气血的盈亏,推断疾病所在的方位,以及识别病情的缓急都能提供十分关键的信息。 同样,作为一个店的店长,也必须具备经常为门店的经营管理“把脉”的能力。经常给门店“把把脉”,找出经营不善或管理不力的症结所在,然后通过迅速改善和弥补,才能让门店健康快速的运转下去。那么,店长在给门店“把脉”的时候,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为门店“把脉”之前,都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把脉”的要点和方法需要聚焦在经营管理的哪些细节上? 一、查门店的日常管理记录 每个门店都有日常的交接班记录表,表格中会详细记录员工的上下班和交接班时间。查看日常交接班表,表面上看是在检查哪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到守时和律己,实际上则是店长在根据交接班记录判断哪些员工适合长期培养,而哪些员工则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去培养。 比如一个上下班守时,做事认真细致又有耐心的员工(慢性格、慢热型、缺乏激情),在销售业绩上表现可能不是很出彩,但在门店的管理方面,因为他/她的“循规蹈矩”,所以不会犯常规性的错误。把店内的日常管理性工作分配给这样的员工,店长一般都会很放心。而一个个性十足,工作作风散漫,上下班做不到守时和律己的员工,通常都会让店长很头疼,这样的员工,若还能长时间留在店里,就只有一个理由:他/她的销售业绩很棒,店长舍不得开掉他/她。 当然,员工在登记交接班表的时候,也可能存在“造假”,如让同事代签卡或代做记录等。员工是否经常造假,通常也可以根据记录的内容和笔迹,甚至是登记时间节点的规律来判断。通过检查日常交接班记录表,店长可以判断出店里员工的个性、性格和工作习惯等特点,然后再根据门店的需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除了查看日常的交接班表,还有日常的会议记录表、工作安排表、安全检查表、值日表、商品出入表等,都要定期进行认真的检查。很多店长对于这类琐碎工作的处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时甚至懒得做记录。店长如果对这类细节性工作都不够重视,自己作风散漫,又怎么能指望手下的员工来认真对待? 当店长开始忽略门店内的细节性工作,一旦店内发生意外,财产损失严重之后,光查找事故原因和追究责任人都无从下手。举个例子,某门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突发火灾,当火势还没起来的时候,员工从店内搬出干粉灭火器,拔掉保险栓,准备对着火苗喷射的时候却发现灭火器早已过期。结果,火警赶来的时候,门店的过火面积已经过半,财产损失严重。经过检查,发现起火原因是店内照明电线老化导致短路而引起。 事后,在事故责任追究大会上,该店店长因在工作流程的管理上存在疏忽而承担主要责任。首先,因为店长没有按规定及时检查店内照明线路,且在安排属下员工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管理松懈,没有做日常的检查登记。员工在检查的过程中又是睁只眼闭只眼,有的根本就没去认真检查过,这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店长也没有按时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以至于过期的灭火器在火灾发生的前期没有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财产损失的加大。这个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还是在店长。 因此,经常查看门店的管理记录,对店长来说是一件不得不做的细节性工作,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二、查交易次数和客单价 店长查看门店交易次数和客单价,除了做好日常的销售业绩统计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意义吗? 比如,一个门店在某段时间内,日常的客流量和进店率基本都能保持不变,但店内商品的成交率却在不断下降。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店内商品的陈列出了问题,还是产品本身出了问题?是服务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其他方面存在问题?只要深入的探究就一定会找出很多的问题来。 例如,在门店日常的顾客进店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成交率却在不断下降,说明很多顾客进店之后,只是在店内走马观花转了个圈,并没有掏腰包买商品。出现这种情况,店长有没有认真分析过附近同一商圈内的其他竞争品牌门店?别人的门店顾客进店率和商品成交率如何?如果竞争品牌门店的顾客进店率和我们差不多,而商品成交率不降反升,那么别人的门店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别人降低了商品价格在做促销?别人为买商品的顾客提供了特殊的服务?还是人家的商品包装比我们更有吸引力?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三、查看门店的库存数量 把门店内的商品库存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是店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库存数量控制的合理,门店运营起来才不会存在太大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好一个门店并不比管理好一个公司轻松,且很多管理上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 公司通常都会招一些“储备”人才来应对可能突发的人才危机。同样,一个门店也要经常备一些常规产品在库房里,以应对突然接到的“团购”大单。那么,一个门店的库存量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才算合理?这就要看该门店日常的销售情况了,如有没有尖刀产品?有没有畅销款?有没有热销款?有没有促销款?这些产品在门店里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存货。 因此,店长要养成经常查看门店商品库存数量的习惯。这么做,一方面,能够防止滞销商品过度积压,占用库存空间;另一方面,做到对门店库存数量清晰,在遇到节假日做活动的时候,店长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商品可以拿来做活动,哪些商品不适合做促销,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临阵乱套。 经常查看门店商品库存,并对库存商品进行统计和分析,从分析数据中还能找出商品卖得好与不好的可能原因,对店长管理门店商品,甚至是调整商品结构,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店长查看门店管理记录、门店交易次数、客单价以及门店库存数量的时候,除了关注“数据”的变化之外,更要用心去研究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不太容易看到的“危”和“机”等信息。 这种经常对门店的运营和管理做“自我诊断”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店长的专业必修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