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型和思考型店长
作者:文/易齐源;出处:《店长》2014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在我的思维里,店长这个称谓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以该岗位所定义的范畴,我把店总、区总,乃至更高级的集团领导都归类于店长。因为在零售业之中,这些人往往参与到门店经营之中,并具有决策权。

最早给我造成这一觉悟的是原仙桃仙商董事长、现银泰仙桃店总经理王世兵先生。他一方面一手缔造了仙商独特自营模式的辉煌,另一方面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岗位上。他虽然是董事长、总经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店长——一店之长,为店而生、为店而存、以店之荣誉为己之荣誉。

再后来接触到其他优秀的零售人,如武汉中百的程军先生、商圈网的朱伟先生等等,都从侧面佐证了我这一理解:店长,不是一个岗位的定义,而是一家门店或某一零售品牌的灵魂。

随着零售业的进步,消费者、基层员工已经产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扭转为买方市场。门店经营管理者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信息化的完全透明造就了时代高速的转变,去年还通用的商业模式,包括门店陈列、促销方法、考核提成、服务细则、商品架构等等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很多时候身居高位的店长反而不如基层员工、到店消费者对市场的了解。店长们亟需做出转变。

我们发现,能够成为门店灵魂所在的店长,这种转变非常容易,而对执行型的店长而言则难之又难。在过去,追求千店一面的时候,执行型的店长无疑是总公司选择员工的上上之选。然而当下体验式经济兴起,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消费理念,这迫使门店经营管理已然无法做到千店一面,在千店千面的时代对思考型店长的需求要更多一些。

相比较而言,思考型的店长更容易适应零售格局的变化,他们更懂得如何创新,如何抓住门店经营的核心。而此类店长更容易成为一家门店的灵魂,带领团队迎变而上。参考至今被本刊采访的优秀店长、店总、乃至企业董事长,无不如是。

事实上,思考型的店长并不是天生的。根据7月份本刊与联商网共同推动的《2014店长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61%的店长对自身的成长需求要高于对升职加薪及娱乐休闲的需求。这份数据表明,并非店长们不想成长,而是思考型店长的转变和成长,不是店长自己一个人的事,还需要零售企业以及行业等多方的理解、支持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