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百程军:化腐朽为神奇的潮牌掌门人——访武汉中百百货董事长 程军 | ||||||||||||
| 作者:文/易齐源;出处:《店长》2014年8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在零售行业,程军可谓家喻户晓。这个1961年出生的男人,八十年代进入中百,从最早的男装部售货员开始,逐步攀升,1997年任中百仓储总经理,一手将中百仓储打造成湖北本土领军零售企业,被美誉为湖北的“超市王”,声望一度达到巅峰。2010年6月,他调任武汉中心百货后,以半百之龄喊出“妖男不红,天理不容。不拎女包,不算潮男!”的口号。将原来陷入“廉颇老矣”的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彻底转型成时尚达人最爱的潮流文化中心——“武汉潮圈第一店”,成为中国传统百货转型成功的典范之作。
“妖男不红,天理不容” 我更愿意将程军称之为“妖男”。他的妖在于不老的心态,在于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程军说潮是种心态,是种生活的方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他虽然是60后,但心态是06后的。 “妖男不红,天理不容。不拎女包,不算潮男。”这是2011年9月份,程军在揭露他的转型战略时所喊出的口号。这一年他50岁,武汉中心百货74岁。你很难想象这样充满冲击力的口号来自于一个60后。 曾经的武汉中心百货是员工口中的“三流百货”,商品缺乏竞争力,入店率不到3%,来往客群主要是周边居住的老年人,整个中心百货大楼俨然一副垂垂待死的老人形象。 上任后的第一天,程军站在路口观察,发现100个路人里只有3个人进店,他就明白中心百货如果不转型,必死! 程军说,顾客变了,现在的消费主力是80、90后乃至00后,这批人追求的时尚就是潮,所以他要把“潮”带给武汉中心百货,带给武汉商圈。他和他的员工们研究顾客发现,年轻消费者中,60%是潮男,40%是潮女,于是他喊出“不拎女包,不算潮男;不穿女靴,不算型男”的口号。 为了了解潮文化,他要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潮男,为潮文化狂热;他选择好朋友的第一条标准就是“85后”,还会去了解年轻朋友的工作、生活方面的种种消费需求;他每年都会去台湾潮人圈,了解潮品牌,和当地潮人交朋友;他还把美院的学生请来,在中心百货地下车库进行创意涂鸦,鼓励他们创作;他现在是武汉市全民创业导师,一直致力于鼓励当地年轻人缔造潮经济,打造当地的文创品牌。他还要打造武汉市的文创大厦,把所有设计师都集中起来。 为了了解台湾的文创品牌,他和五月天、罗志祥、林俊杰、陈冠希、周杰伦等潮人成为朋友,这些人的潮品牌都是他一家一家谈进来的。在台湾的西门町,基本上所有潮人青年都认识程军,他们说程军是他们见过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迷上台湾潮牌的内地大型零售企业董事长。 通过多年的努力,他把潮文化总结为“穿越、混搭、颠覆、怀旧”四大关键词,并应用到武汉中心百货,将之成功转型。这个60后潮男,只能以“妖男”形容之。
孤身上任·治大企如烹小鲜 除了对潮的执着,程军还堪称是“归零”境界的典范。丰富的人生履历以及跌宕起伏的职场生涯,使他铸就豁达、宽厚、强势、富有创造力的性格。他就像一枚弹簧,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 2010年离开中百仓储时,他放下精心打造的团队,放下曾经的荣耀,仅带一名老司机,孤身上任,回到这个曾经为之奋斗17年的中百百货。 在没有团队支撑、商品缺乏竞争力、品牌形象老年化的情况下,要转型困难重重。他首先从团队建设入手,抓思想,要求团队统一思想。中百的团队经历了三个阶段: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既换思想也换人。 程军讲了个例子,以前他还在中百仓储时,有个门店总经理平时工作无大错,但也无佳绩,于是程军把他开除了。该经理想不明白,自己上班从不缺勤、不迟到,为人也没有任何劣迹,为何程军要开除他?于是找程军理论,程军说:你达不到我的标准和要求就是犯错误,总不能等到你犯了错误才裁你的职!此事上达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汪董致电程军,程军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牺牲一个人,造就一代人,企业要的不是上班的人,要的是能够创业的人。这想法得到了汪董事长的支持。 除了这三个步骤,他还大力提倡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徒弟有什么问题及时问,师傅也会尽心教。在中百的制度中有明文规定,做师傅可以拿高提成。 程军说,他的策略是边经营边规范。通过统一思想、统一方针、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培训员工,结合现代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的管理理念,一步一步把团队拉起来。这一过程,程军给了十足的耐心。他认为现在的团队还是比不上当年在中百仓储打造的那个团队,他的耐心还要继续延续下去。 谈及管理秘诀时,程军认为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他听过不少管理大师的课程,也和不少人讨论过管理理念,发现一些优秀的管理秘诀都是传统理念中已经具备的了。例如,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等,无数历史先辈都曾使用过。所以程军爱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历史人物传记。
程军带团队有个特色,虽然他身为董事长,但他更愿意听取基层的声音,尤其是年轻人的声音。以中心百货的O2O战略为例,他将这个事交给所有基层的员工去做,光收到的论文就有108篇。而且所有员工可以随时“叫板”董事长或其他高层,只要提的意见有道理就会被采纳。 他认为所有岗位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属于创业的范畴。因此他和媒体合作,制作了一套《财智传奇》作为企业内部的必读刊物。这套书将采集500余名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励志故事,目的在于熏陶员工的创业意识。(此套书籍目前已经出刊第1册,其余内容还在编制中。)除了这套书籍,他们还有好几套与经营管理相关的书籍也是内部必读刊物。单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心百货已经被程军打造成学习型企业,正在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笔者采访的过程中,也收到程军馈赠的数套优秀书籍,并且从中受益匪浅。“跟着程哥混,不怕没书看。”这是笔者曾经在微信上最直观的感叹,而程军似乎也热衷于这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无愧于其武汉市全民创业导师的荣誉职位。 实际上,程军管理团队的方式非常多,而且都基本行之有效。这也是他仅历经数年就能成功扭转武汉中心百货老旧形象的关键所在。在程军的周例行工作里就有一项很特殊的工作——给员工食堂定食谱。他会审核本周食谱是否符合营养搭配,有没有重复的菜色,譬如番茄炒蛋和紫菜蛋汤都有蛋,他就会让主厨把其中一样替换掉。他说,让员工吃得好,吃得实惠,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企业尤其如是,程军深得其中三昧。
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次性清场244个品牌 程军性格中有很多矛盾的部分,看似宽厚,实则强势;看似粗放,实则粗中有细。从他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他不讲情理的一面,也能看到他细致关爱员工的一面。如果去比较整个武汉中心百货大楼转型的过程,可以发现在品牌招商和团队建设这两个方面,程军采取的方式完全是两个极端。神奇的是还都行之有效,这也是我更愿意称呼他为“妖男”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团队建设他用的是小火慢炖的形式,那么品牌招商方面他用的就是急火猛攻。这段历史相信对程军,对武汉中心百货有一定关注的人都清楚。在2010年闭店三个月调整期间,程军将原来中百的入驻品牌全部清理出场,结束合同关系,仅保留了两个相对年轻态的品牌。 也许是“顽疾须猛药”,程军的“换血行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首先,他惊世骇俗的做法引来媒体纷纷报道,免费广告铺天盖地传播而去;其次,引进的潮品牌大多为年轻人喜爱的明星,如林俊杰、五月天等人所打造的,每次开店剪彩等活动这些明星以及他们的朋友都会到现场,站台助威,为中心百货吸引来大量的目标客群;再次,他的转型潮百货的阻力被减到最低。 看似莽撞的举措,给程军带来一举数得的好处。中心百货完全按照他的理念去经营和招商,内部商业构造以及每层的主题特色都完全出自他的手笔,他归纳的与潮相关的“穿越、混搭、颠覆、怀旧”四大关键词得以完全融入中心百货。一如程军一直倡导的“归零”理念,实际上,武汉中心百货就是以新生命的形态去迎接未来。 2013年,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年销售额突破3.5亿;2014年的目标销售额,程军把它定在4亿。他说现在中心百货潮得还不够,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他计划把潮饮食、潮人电影院、气味图书馆乃至10分钟剃头的潮人理发厅都搬进中心百货。
程军的创新思维 我对程军最佩服的一点是他毫无拘束、妙笔天成的创新思维。他的身上闪光点很多,例如专注、好学、事业心强、眼光长远、抓定位精准,等等。但都无法掩盖他创新思维所散发的光芒。 武汉中心百货自程军上任后,一直是媒体的宠儿。因为这里每一次都有新鲜的活动、人、事和物,值得去大书特书。这些活动不像普通传统零售的门店促销讲陈列、讲堆头、讲氛围布置,它们更多体现在创意上,基本没有重样的。 如中百的地下涂鸦车库,是华中地区第一个涂鸦车库,在中百停车,不是说我停在几区几号位置,而是说我停在柯南的位置,停在机器猫的位置……;例如情侣试衣间,他们打造出男女情侣专享的试衣间,还会拍摄情景剧;例如请林俊杰到中心百货当一天店长,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中间只有一个小时时间吃饭…… 程军讲过一个当初在中百仓储卖土猪肉的故事,让笔者印象深刻。一般而言,卖猪肉无非用KT板展示猪肉的原产地,表示猪肉是如何如何健康安全。但是程军不是,他制造了数个可爱的猪娃娃,按猪爸爸、猪妈妈、猪姐姐、猪小弟组成一个家庭,然后每天固定傍晚时间表演一场玩偶戏。这个时间点会是放学的时间,与家长买菜做晚饭的时间点相重合。小孩子如果跟着家长前往超市,就能很容易看到这出玩偶戏,并且会被猪娃娃可爱的形象以及剧情所吸引,即便大人也会多看几眼。在经过一段的酝酿之后,程军发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产生转变——从原来买好菜再去学校接孩子,到后来的先接孩子来看戏,自己去买菜。土猪肉专柜也因为这些孩子的聚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得到很大提升。到后来,程军还和孩子们互动,引发他们对第二天玩偶戏剧情内容的猜想,在周边校园内引起剧情讨论的风潮,从而吸引来更多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而程军将之始终贯彻到他的经营管理中去,在他的门店内,永远有惊喜等待着到访的顾客去体验。
我认为这是程军能够永远心态不老的秘诀所在,对于零售,他一直乐在其中。而武汉中心百货大楼的潮主题,仅仅是程军众多创新中的一点而已。
对零售业的专注与热爱 最近看木村秋则关于奇迹的苹果,其中有句总结了他的人生: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这句话放在程军身上似乎也同样可以。作为零售人,他是值得敬佩的。他疯狂地研究消费者,研究门店营销技术,致力于打造顶尖的潮体验、潮文化、潮经济,用他的话来说,这种心态不是因谁而起,是市场需要、消费者需要——他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市场,想到消费者。 不疯魔不成活,他对潮牌、文创产业的狂热源自他对零售业的热爱,不受任何岗位异动的影响。这个前半生几乎全部倾注于零售业的男人,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成就,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