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管理”专栏之二 终端导购的管理“落地”
作者:文/刘军元;出处:《店长》2014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精心选址,货品上柜,千辛万苦找来了导购员,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万事俱备,如何上量。特别对于最“活跃”因素的导购员,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落地”?如何加强终端支持和建设?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导购员管理,首先制度体系建设要跟得上,没有配套制度就谈不上管理。一般而言,成熟卖场定岗的导购员的《考勤规定及管理规范》以商场规定为主,配合公司的管理规定,在业绩考核层面则以公司为主,主要包括《报表管理》、《薪酬考核管理》、《行为规范》、《终端陈列和售点宣传标准》、《巡回检查制度》和《违规处罚制度》等。

注意:初期制度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制度的分寸拿捏很重要,既要达到管控的目的,又要能确保导购员的活力发挥。一句话,规则简明扼要,把握关键,清晰易懂,有效达成。

其次,还是关于促销技能的强化提升。上文我们提到:“导购员到岗,如果长时间培训跟不上,即便是最优秀的导购员,也会出现知识体系落后,不适应终端发展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并督促导购员认真学习和增强产品知识,同时定期考试,作为考核导购员重要手段。

第三,公司要不断倡导,导购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有热情和耐心,凡对来购物的顾客置之不理、视而不见的,给予处罚。不愿主动协调解决,沟通顾客的问题,或根本不解决,或因解决不到位引起投诉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人。同时,对于解决好顾客纠纷或商场表扬的,给予重点奖励。作为公司终端末梢,导购员要时时警醒,时刻关注本商场内竞品出样,促销活动,并收集相关的信息及市场动态,并及时上交公司。

第四,除了“制度化”的管理外,还要加强对终端导购员的“人性化”管理。要对他们问寒问暖,多一点关怀,少一些无端责备。耐心的与他们沟通,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给予有效的激励,让大家感觉有个光明前景,把导购员特别是一些优秀导购员牢牢地团结在我们周围。

最常见的“人性化”激励方式有两点:更高层次的培训激励,眼界决定出路。对导购的培训要分好级别和层次,通过常规培训有效地激励管理导购。优秀的导购才有更高层次和更好培训的机会。例如,安排到企业总部参加培训或者安排导购参加公司业务会议等,促进其职业成长。然后是物质和精神双料激励。给于优秀导购以物质上的奖励或者评选“销售标兵”颁发奖章,通报表扬,用此来鞭策后进,鼓励先进。

第五,好马配好鞍,一线人员到位,硝烟四起,这时候导购(市场)主管对门店业绩的拉推、终端支持和建设作用更加凸显。简言之,这就是终端导购员的“娘家”,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导购主管70%的时间是围着终端在转,因此导购主管有责任也有能力协助和督促终端的管理。例如,售点日常检查工作(如售点的卫生,POP、宣传资料、立牌的摆放等)、节假日门店布置、展台制作效果的监督和反馈等。

注意:作为导购员的“主心骨”,导购主管不是任命出来的,更多的来自于一线的“摸爬滚打”。必要时要能顶上去,及导购员所急。导购员是一个注重业绩的岗位,导购主管没有出色的卖货能力,则无法服众。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并且善于完成执行性的工作。但是导购主管不是后勤,不是纯粹的打杂辅助,而要发挥市场先锋队伍的作用。

这就自然引出另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导购主管和导购员如何实现有效互动?这也是门店管理“落地”的最重要一环。导购主管好比火箭助推器,勇于担当责任,不辞辛苦帮助导购提高,给他们新鲜血液。同时加强培训,无论是产品知识、促销技巧、市场分析、心理鼓励,每次都能让他们学到一些的新鲜的东西,这样才能树立你的权威,提高你的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