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的创业思维
作者:易齐源;出处:《店长》2014年1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笔者有个发小,最近在跟着他姐夫创业,他姐夫安排他做公司第一家门店的店长。笔者有幸上门参观了他们的公司,并与这个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团队进行了交流。然而笔者在交流中发现,虽然笔者的发小也是该公司参股董事,但无论对未来方向的把握,还是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都要远远不如作为总经理的姐夫。

姐夫是人事管理出身,以前虽然有多年工作经验,但基本上都是坐办公室,没有多少市场业务及战略规划的经验可以说他与笔者发小的起步条件是一样的,甚至发小的学历及创业经验还要超过他。但是仅在创业一个月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出现了。

虽然发小也很忙碌,每天勤勤恳恳从早忙到晚,但是一直被各种门店业务、闲杂琐事和突发事件整得焦头烂额对门店的经营数据掌握以及对未来的把控,他有种无暇分身的感觉。面对笔者的种种诘问,他穷于应付,一问三不知。再反观姐夫,虽然与发小相同,每天都要忙碌于各种业务,处理比发小更多的事项,但是他总是在不停地思考关于企业的未来、门店的营收、目标的定位、拓展的规划……在和笔者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不仅应答如流,另一方面还会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节点,咨询笔者的一些意见,同时对发小做出工作上的指导。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发小觉得自己没啥成长,而姐夫却觉得自己从这次创业中学到了许多。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如果创业失败了,姐夫的公司就没了,而发小仅仅是损失入股的钱和几个月投入的时间。姐夫说,自己都是被逼出来的,白天想,晚上想,做事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也想。想着如何把公司做起来,生怕公司倒闭了、路走歪了。

并不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也不是“屁股决定脑袋”,所谓的创业思维,更多是种责任思维,这种责任更多体现在对自身、对企业、对未来的思考和行动,对错误的反思,以及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标准的提高。

本期采访嘉宾CCFA中国十佳金牌店长曾说过:“店长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懂得自己给自己找空间。店长和店长之间同质化的元素非常多,所以店长要在合理的权利范围内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就像弹钢琴一样,同样的曲谱,钢琴大师演绎的效果却可以远超于普通人。

笔者认为,这就是店长的创业思维,让自己在有限空间里做出最好的成绩,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公司、对员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