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货:传统百货如何转型购物中心 | ||||||
| 作者:文/零售前沿资讯(微信公众号:LSQYZX);出处:《店长》2014年1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适合企业决策层看的文章,负责门店具体运营、管理的人员即使看到或认同了本文的观点,也未必能有效应用,因为门店整体定位的转型与调整,本身就是决策层需要承担的责任,而运营层,有想法也未必有办法。 面对购物中心对百货客流的迅速分流,不少百货企业也纷纷通过自主开发购物中心来应对,但仍有不少传统百货门店面临转型调整的问题,为何要调?怎么调?什么时候调?调哪些范围?调整的步骤及流程保障应该是怎样的?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为何调? 在回答“why”这个问题时,核心在于确认调整的必要性,一些百货项目,如地处商圈核心地段,或已处综合购物中心项目之内,周边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配套齐全,客流无明显下降趋势,且业绩仍在持续上升,则不需要调整。 需要调整的门店具备如下特征:业绩增长低于5%或负增长;客流、车流量在无其他原因(如周边交通围挡)情况下出现持续(可能很缓慢)下滑;商场销售笔数下降;商场实际客群年龄段逐年攀升;高楼层及动线冷区商户业绩难以为继;门店优势品类的核心品牌分流或业绩增长缓慢等。如出现上述各种症状,门店则应考虑进行快速调整。 调什么? 1.场地功能及动线优化与调整 传统百货盒子式、回字形动线应围绕中庭、扶梯、拐弯处等垂直、平面交通枢纽区域进行功能重组。要把中庭、扶梯旁以及拐弯处等枢纽点的空间解放出来,在这些区域采取开放式模式,增设一些休闲阅览区、水吧、艺术展示区、自助购物区、ATM机、绿植乃至宠物展示区等,提升商场的整体空间感与动感,其他从顾客进场、车入库、乘垂直梯、大堂、公共梯间、总服务台/咨询台等,均可考虑增设其他跨界(如保险/健身销售、外语培训、儿童艺术培训招生等)推介设施、服务及广告。 2.业态、品类组合调整 除了对商场功能及动线方面进行跨界的优化与补充之外,商场自身业态、品类的组合调整也同样重要。正常来说,商场除了哺乳室、VIP(教)室、洗车点等标准配置外,西式快餐、融合中西餐点的咖啡厅、火锅、中式酒楼等兼具休闲与就餐功能的餐饮;儿童游乐园、培训室、女士美容美体、美发、美甲、药妆店等也应该成为每个百货的基本配置。有条件的商场,可以针对青春客群,设计融合了攀岩、动漫、街舞街球、滑轮、魔术等潮流区域,以拉升客流,留驻年轻客群。 此外,就百货品类自身调整而言,增加杂货类、量感足、低价带商品的比重,也是提升客流,提高顾客滞店时间的有效方向。 3.定位诉求、运营模式及团队调整 除了商场硬件与业态功能组合的调整外,商场的形象定位、品牌诉求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完成上述调整后,商场在品牌宣传、广告设计方面,应着重推广商场的“年轻、活力、多元配套”等卖点。 除了品牌及形象广告调整外,由于从传统联营运营模式延伸到租赁模式,因此门店的团队、运营模式等均需进行相应的调整。 何时调? 一般选择商场品牌大范围联营合同到期,以及销售淡季时间调整;此外,所谓谋定而后动,在方案规划时与目标多元化商户提前接洽、商谈,在相关资源及准备工作做足之后方可启动调整,切不可在资源及准备工作都没做好的情况就贸然启动调整。 怎么调? 1.先确定调整方向及幅度。笔者认为,传统百货的转型调整,可分为改善性调整和颠覆式调整两种模式:改善性调整一般适用于经营状况、盈利性良好的项目;而颠覆式调整则适用于经营状况不佳乃至亏损的门店。调整方向和幅度确定后,才能确定后面怎么调。 2.确定调整比例。在确定调整方向及幅度之后,具体多少比例?就标准而言,有几方面建议:大型百货(5万平米建筑面积以上)调整相对比较好调,传统的百货品类(化妆品、珠宝首饰、鞋、男女服饰等)一般只要3万平米即可布足所有品类,其他面积即可酌情考虑布局各类多元化业态。如还面临应对其他门店竞争问题,一般双方纯百货面积能达到1.33∶1~1.67∶1即可,其他面积均可用于规划其他业态。 而5万平米乃至3万平米以下的百货,因面积有限,建议增加的多元化比例已25%~35%为宜,最高不超过全场面积40%,如果颠覆式调整,则不在此列。 3.其他。方向及比例确定之后,具体就是落地运营的问题:①寻找标杆项目;②多元化资源的盘点、调研;③出规划方案、招商调整、运营推广等。 关注LSQYZX,《零售经理人必看100篇佳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