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奇的《赢》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者:颜亮;出处:《店长》2006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韦尔奇从通用电气CEO位置上下来后,一直没有闲着,先是写了《杰克·韦尔奇自传》(在国内已销售近百万册),不仅赚了锅满钵满,还抱得美人归;这不,美人在抱后还没有闲着,又写出《赢(Winning)》来了。

 

韦尔奇的目的

从韦尔奇的写作目的来看,这本《赢》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赢”的?这本书的服务对象“不是为企业的高层经理、CEO们服务的”,“主要是为身处业务第一线的人们创作的,他们是小业主、中层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工人、正在找寻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考虑新职业生涯的MBA学员以及新公司的创立者”;显然,韦尔奇打算将这本《赢》当成普及型“励志类”图书。

 

《赢》的结构

《赢》这本书包括了五个部分:基础部分,介绍了价值观、坦诚态度、考评和发言权;公司如何才能赢,介绍了领导力、招聘、员工管理、解雇、变革和危机管理;你如何才能赢,介绍了战略、预算、成长、兼并和6西格玛;你的事业如何才能赢,介绍了合适的工作、晋升、老板、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后一部分是有关赢的其他问题。

可见《赢》是要通吃的,是要面向个人、企业、领导、事业;《赢》要将能赢的地方都要赢过来了。

 

《赢》告诉我们什么?

《赢》是韦尔奇以其所见、所得及所经历的事迹的总结,就像其在基础部分所说的,一切的成功指南都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坦诚态度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离开这个基础,其他如同泡影,解释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看《赢》,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第一,不身临其境,估计未必有相应的感受,或许,这就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杨元庆等人极力推荐,而我等却很难体会的真正原因吧。不过,以我国企业的规模,进入世界500强者,除了国有垄断企业外,通过自我成长踏入世界500强门槛者还未出现;或许,在学习世界500强企业的经验时,也应该需要注意这一点:学习世界500强未必能帮助你进入500强,500强的经验也有适应性问题!

第二,以《赢》的描述来看,琐碎、具体和固执,就是一个CEO日常工作事务。或许,我们会失望,一个围绕无数光环的“世界第一CEO”在企业里处理的问题,除了规模大、人数多以外,其他的一些问题,和许多不大不小的企业一样,也是琐碎而具体的。

第三,我们或许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不是韦尔奇登上了CEO的位置,其他人成了GE的总裁,那么,现在的GE会这么样?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但是,我们可以想象,GE可能还是GE,韦尔奇可能还是韦尔奇,可能在其他世界美国500强企业里当CEO,直到终老!当然,历史不能改写。

第四,“无边界组织”、“六西格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0%70%10%业绩划分和强行淘汰”等等管理技巧,曾经引发国内企业学习大潮;然而,因学习“无边界组织”而导致企业陷入混乱者也不在少数;其中,国际著名咨询机构所照搬“20%70%10%”法则,也引发了企业内部危机。不过,以一本书的内容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内容,在丰富之余深度上肯定会出现一些欠缺。

第五,“责任感”、“积极主动性”、“超出老板预期”等个人行事准则,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 借鉴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对职业经理人而言,“晋升”和“跳槽”是成长的两条阶梯,不管在哪个阶梯上攀登,没有“责任感”、不“积极主动性”、不能“超出老板预期”都是不可能会“赢”的。

最后,再看看书的出版信息吧,中信出版社在20056月,已经第三次印刷了,显然,中信出版社“赢”了,在此之前,韦尔奇早已成为“赢家”了(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全球发行该书的版权出售给新闻集团旗下的哈珀·柯林赚了一大笔。)!

以韦尔奇的不甘寂寞和追求“赢”的风格,在不断的演讲和咨询业务的持续经营下,在不远的将来,韦尔奇的《赢》就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