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做好角色定位
作者:默遥;出处:《店长》2006年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最近公司组织了《管理者如何做好角色定位》的专项培训,通过学习,感触颇深,从中的确得到了一些启迪和引发了思考,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如下:

  一、学习《管理者如何做好角色定位》的感想: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理会到,管理其实本身就是一次角色饰演的过程。对于今后的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

  1.管理就是扮演一种角色,即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管理者的目标定位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我们作为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管理的角色,如讲课中提到的,管理的要点在于,要管而且要理。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时候注重了管的职能,却淡化了理的职能,尤其是在对待年轻职工的管和理的结合度上,有时候会简单化,通过学习,我们意识到在实际管理尤其是基层管理中,理的分量应该有所偏重,尤其是在零售行业。

  2.定位。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定位在于什么位置的干部做什么位置的事情。管理者不能把自己高高在上,只听汇报不去实际调研,脱离实际工作;但是也不能够越权去做下属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讲是比较有现实意义。有些时候尽管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而对一些工作大包大揽,虽然整体上加快了工作流程,但是对于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却没有明显的意义。所以,我们对于定位的理解一方面在于不能够越位行使权利(对上),更多的则在于给下属员工留足空间,让他们的发展和进步能够通过职位设定得以迅速提高。

  3.原则和情面。在此次讲课当中,我们对专家所举的一个案例特别有兴趣,就是一个女孩子迟到,上司不允许他同乘自己的车上班的案例。我们经常遇到这样问题,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我们就在于原则和情面之间的度量。有些时候,我们对员工的一些细节问题总觉得不便于开口,倒不是出于老好人思想,只是觉得,事情那么小,追究起来是不是较真。但是,通过案例和专家的讲座,我们注意到,对于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可能对一个员工来讲是终生受益的事情,放任原则,反而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

  4.80/20原则。80/20原则的利用,可以说能够适用方方面面。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能够抓住影响大局的20%数量的事情,就足以稳定局面,开拓创新。如果我们一叶障目,仅仅把重点放在数量80%但是效果或者作用职能在20%的小事情和琐碎事情上,可能真的会导致我们管理的脱节和僵化。所以,我们经常讲创新,管理的创新在于,如何创新的把握数量上占20%的工作细节,从而依靠这20%数量但是效果80%的工作进行有机组合和创新。

 
  二、对于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1.各岗位的正负激励相对完整。从目前来看,我部门的负激励政策比较规范,也比较容易识别,但是对于正激励的东西偏少。比如,对于普通员工的各类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位晋升、有价值的培训等等。正如专家所说,激励是包括正负激励,我们对于一些正激励要从长远的角度看,要从竞争的角度看,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看。

  2.建立公司的文化阵地,努力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管理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流通和传达。我们公司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还不是十分完善。建议公司从战略的角度,迅速组织考虑企业文化系统工程的开展,作为先锋部队,企业文化的宣传阵地应当率先建立——即创立企业内刊。一来,通过企业文化内看,传达公司高层的声音,通过其副刊,反馈员工层面的呼声和思路,从而形成直面的信息互动沟通。有了宣传阵地,其他的相关职能和体系逐步完善和建立,最终,用文化来强大企业,从而为建立一个百年老店打下坚实基础。

  3.管理和服务的准确定位。管理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能够忽略管理的服务定位。即,管理是管理什么,是给下属和兄弟部门提供方便的,是给领导提供参考意见的。这是管理,也是服务。但是,对于一些职责所赋予的带有负激励效果的条目,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即服务的管理定位,服务不是跪求妥协,不是一味的好好是是,不是充当老好人。那么在公司上下应当形成这样的风气,即多管一事比少管一事的要得到的正激励多,不能够形成大家都不愿意出头,不愿意“多管闲事”的局面。

  4.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和亲情化。现场管理方面应该加强科学性的规划和专业性的打造。科学性,即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不是约束,是对职责的区分,同时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铺垫,从这个层面上讲,制度管人是最合适的,让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制度,有了制度还有让每一个营业人员知晓,并形成定格的一言一行。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和关键岗位,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思路,发挥一些员工的个性化形象,通过一系列的传帮带形成一种上进的潮流。亲情化,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需要率先垂范。在某地的百货店,每天开门前,值班经理率领干部在职工进口处欢迎员工并点头致意!我们可以试想,受到尊重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较高层次需求,每天面对想自己致敬的管理人员,那种尊重,那种刺激是如何强烈的影响着他们,他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顾客,面对工作。亲情化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更多的则是渗透到行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