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问题”员工不再成为“问题” | ||||||
| 作者:陈妍;出处:《店长》2006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店长——如何建设和谐的团队关系 编者按: 随着零售业的发展,“人”已经成为制约零售商店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任何一位店长都想率领一支“虎狼之师”,纵横捭阖,决战零售之巅。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虎狼之师”,首先是要创造一个和谐向上、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本期,我们邀请零售各个业态的店长、资深经理以及热心网友谈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希望对读者们的工作有所启发。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如何让“问题”员工不再成为“问题” 很多企业里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员工存在。有些店长要么将这些难缠的“问题”员工或工作“禁闭”或淘汰出局;要么对这些“问题”员工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太岁爷头上动土”也姑且忍让。但笔者认为,以上的两种管理方式都不是理想而有效的管理方法,作为管理者,应该去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员工所存在问题的深刻根源,从而及时做出“诊断”,开出“药方”。 探究“问题”出在哪 “问题”员工的形成原因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问题”,二是外部环境改变造成的“问题”。 一、自身原因使自己成为“问题”员工。即由于自身的素质局限而使自己的心理、行为出现“异变”而产生的“问题”。 1.心理失衡型。即由于对身边与自己类似的事或物的比较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失常。比如,有的员工在看到原来同一级别的同事成为了自己的上司后,心中就存在不平衡心理,因此,在工作中经常给予不配合或“捣乱”,从而成为上司眼中的“问题”员工。 2.习惯使然型。即由于个性因素造成的自身“问题”。比如,有些员工由于自身原有的习惯,平时工作作风懒散、拖拉、玩世不恭等,也是“问题”员工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3.倚老卖老型。即有的下级员工由于资历较深,对谁都不屑一顾,加之企业领导对其的偏爱,便把上司不放在眼里,从而也成为“问题”员工了。 4.有恃无恐型。即有的员工感觉“朝里有人好做官”,依仗自己的朋友、亲戚在企业或本部门担任要职,因此,对上司不理不睬,对工作不冷不热,从而也成为难以管理的”问题”员工一族。 二、外部环境改变使自己变成“问题”员工。由于外在环境改变而导致一些员工“蜕变”而成为”问题”员工的案例在实际管理当中也较为常见。 1.工作失宠型。即由于上司变迁或撤换,或自己工作不力而被降职、降级而使自己成为心理有问题的人。 2.家庭变故型。即个别员工由于家庭遭遇不测或离异等,而使自己心理失常,以致“心事重重”,“心疾”感染上了工作。 3.压力过大型。即由于业绩目标制定过高,或下达的指标超出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而造成自己心理负担过大,因而工作起来忧心忡忡,烦躁焦虑,思想消极,让人感觉有“问题”。 4.以牙还牙型。即由于误解上司“不公平”,对自己有偏见,而“积怨”颇深,在一些场合故意顶撞上司,以出自己心头怨气等。 作为管理者,只有探清了“问题”员工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根据以上的八种“问题”类型,围绕“问题”找方法,从而将各种矛盾消灭在 “萌芽”,防患于未然,发挥团队的合力,从而取得更大的业绩。 围绕“问题”找方法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是一个能够及时化解团队内部矛盾;围绕“问题”寻找方法的人,不仅能够坚持原则性,更能突现灵活性。 1.心理失衡型。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此类的“问题”员工,一定要能够放下架子,先做“哥们”,从而让失衡的下属找到平衡的感觉,绝不能在其面前以领导自居。只有对其“先交朋友,后做上级”,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或“提及”,尤其是其不在现场时,能够传到其耳朵里效果会更好。通过这种“敬”与“疏”的方式,有时要比直接采取“堵”,即调离或“杀掉”的方式,更让人心服口服,更让人感到可亲与可敬。 2、习惯使然型。对于有恶习,但在业务上有一套的“问题”员工,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发扬“传帮带”的作风,使其远离陋习,从而保持与团队的合拍与步调一致。而其主要采用的有效手段,便是动用“家法”,即制度与规范约束。当然,这需要管理者首先要“身正”,正己才能正人。通过“杀鸡儆猴”,从而起到鞭策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员工。对于没有潜力,但又“恶贯满盈”的员工,那就需要“快刀斩乱麻”,一个“杀”字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他人、净化团队之目的。 3、倚老卖老型。对于此类员工,需要慎重而为之,因为此类“问题”员工由于“城府”往往较深,有时甚至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与技巧。首先,要懂得先扬后抑,即经常要通过看似表扬,实则“话中有话”的方式,给予其身份提醒;其次,通过加压驱动的方式,“拔高”其业绩指标,努力让其做的更好,给其更大的挑战空间,以及更多的提升机会;最后,给其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满足其表现欲。比如,利用给团队员工做培训的机会,让其现身说法,即能满足其表现欲,又表示了你对其的尊重与厚望。当然,对于敢挑战制度与规定的“老油子”,绝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应狠狠地给予惩戒。 4、有恃无恐型。此类“问题”员工在民营或私营企业里较为多见,需要好好“诊治”,以“对症下猛药”,治疗这种“无知症”。常用的诊治方法是:首先要向其“传道”,即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与原则,阐明谦逊与崇尚礼仪是做人的美德,放弃固执与无知;其次,要通过工作之便引导其树立中、长、短期工作目标,激发其工作的热情,让其养成独立自主的工作与生活风格,而不是依赖他人。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从而治愈这类“问题”员工的有恃无恐症。 5、工作失宠型。工作失宠,是造成部分“问题”员工产生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一类的员工如果“处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其借机“跳槽”的可能。那么,如何来管理这类员工呢?笔者认为,作为管理者,对于此类员工要能学会与其“谈心”,即能与其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先指出其以前的“辉煌战绩”,以及给企业带来的贡献;然后适时给其指出其“失宠”的原因,分析其操作中的失误;最后,帮其修正工作计划,告诉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鼓励他重新树立再创辉煌的勇气。 6、家庭变故型。由于家庭的原因,而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而成为“问题”员工的事情在工作中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员工这细微的变化,从而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做他们的 “贴心人”,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从内心里感激你,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7、压力过大型。对下属的期望值越高,下属的压力往往也就越大。作为好的管理者,不仅会“加压”,而且还一定要能够适时给下属“解压”。其方式有二点:一是授业,即传授给下属完成目标的方法、技巧、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让其更好地达成目标,借此给其缓解压力;其二是解惑,即根据其心理症结,解除其心理的困惑,让其得到精神与智慧上的支持,以此来鼓舞下属信心,缓解其内在的紧迫感与压力。 8、以牙还牙型。由于下属对自己的误解而造成的“问题”员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给予下属以宽容与包容,一定要能够以“老大哥”的身份敞开心扉,真正倾听下属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真的“以牙还牙”,对下属进行“报复”与“疯狂镇压”。作为管理者只有与下属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问题”才能浮出水面,才能使“问题”员工心理上没有问题。 管理者只有把自己当成下属的朋友、老师与亲人,而不仅仅是管理者与上司,“问题”员工才能真的不会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员工才能在企业制度的规范下,与企业精诚团结,与上司通力合作,从而共同打造事业发展的颠峰。(资深客服经理:陈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