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论《店铺管理心态》 | ||||||
| 作者:讨论;出处:《店长》2006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编者按:
网友B:这是要求打工的理解老板的难处,同时,看到了老板的“苦难”也可以获得某种安慰。说真的,什么职业都可以做,惟有老板这个职业不能做(如果说“老板”也是一个职业的话)。做了老板就失去了自我。 网友A:能够把老板说错的做对,这样的能力和机会能有谁呢! 网友B:这条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意识:你尊重人,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你欣赏人,人家也欣赏你;你感恩人,人也感恩你。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感恩,不为别的,就为了更开心地生活与工作。而至于是不是“把老板说错的做对”那不是重要的。 网友A:老板若在您的脖子上过了个铃,你怎么敢想在他的脖子上也挂个铃啊? 网友A:那公司工程部为什么不可以在商店装修伊始就用上节能质量好的灯管呢?常常换的代价是什么啊? 网友B:这是说“天道酬勤”的道理,灯管常常坏确实有工程部门用低价次质灯管或施工单位以次充好的可能,但是,不管有多好的灯,总存在使用寿命。所以,日常维护才是关键。 网友A:吃亏是福,这个我知道。 网友B:“帮人家就是帮自己”的道理很简单,但是,人就是不肯帮助人家或者有太多的欲望。这是需要修炼的。人的良心与道德,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往往是十分脆弱的。 网友A:比锅大的鱼,我切开来做鱼块出啊! 网友B:这个故事有很多启示: ①. 钓鱼者的态度:取自己够用的,不奢求太多。这是个人品质上的一种修炼。也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策略:与其不切实际的发展、承接业务,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让顾客满意。
网友B:虽然说店长可以指挥员工做这做那,但员工也常常会考考店长。另一方面,如果店长业务不熟悉,就容易被下属蒙,被下属笑话!这样的店长其实是不少的,所以,有很多店铺,尽管店长也西装笔挺,业绩却一直挺不起来。其实,店长要穿什么西装!营业场所与外出公干可以有不同的着装要求。
网友B:“走走看看”是要求带着脑子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每天巡视卖场无数次”,一要发现人家也能发现的问题;二要发现人家没能发现的问题;三要感悟即将发生的问题;四要分清问题的主次;五要重点解决问题;六要保持某种平衡(因为解决问题常常意味成增加成本,不考虑成本而解决问题,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惠而不费”才是高手。) 网友A:这个问题问的好!可是哪个业务员回答得出呢?我今天卖了10个,明天卖了5个,后天一个也卖不掉,这个是什么原因啊?这个估计要研究消费心理学了! 网友B:这是要求大家养成关注数据与事实的习惯。尽管对中国人来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非常非常难。中国人是注重意识形态的,关注的往往是你脑子里面想的东西。要说你好,虽然你结果不好,仍然可以说你好,因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说你不好,尽管你的结果是好的,仍然可以说你不好,因为“你的动机有问题”。无可,无不可。这是我们民族的特征。现在我们做生意,评价人,一切要以数据、结果、事实(经管事实也可以捏造)为依据,这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极大挑战,也是对传统行政权威的极大挑战。 网友A:培养员工不错,可是店长把自己朝哪个方向培养呢? 网友B:本条是要求店长把培养下属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职责。至于店长的发展有几个:一是店铺业绩的提升,下属越来越投入与专业,就会提高业绩。二是晋升,店长在经营中也在不断积累经验,这样就有条件晋升为更大门店的店长。三是提拔到公司总部做管理人员。四是离开公司,接受市场的挑战。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只会自己做,不是一个好店长,你培养人,让大家都投入,帮助人家成长,这不仅对员工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公司来说,也是很大的贡献。当然,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培养了人,结果你自己却什么也不是了。但其实你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你确实再也不需要“是什么了”,什么对你来说都没有意义,只有看到你培养过的人成为一个个有用之材,那才是你最大的“实现”。 网友A:从来就告戒自己,只有自己的错,没有领导的错;所有的功劳都是领导的。不与领导抢功是光荣的。 网友B:不要消极地来理解,应该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的错。 网友A:29,30条我总结为,上级不采纳建议,不是店长的说服能力差,很大程度上是职能部门的领导无暇顾及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对你的建议,连实地考察的机会都不会给。既然是连锁管理嘛,应该也不需要创新的。不是怕讲错,也不是不想讲,是讲的再多,老板的指标是拍脑袋的,讲了也是白讲。 网友B:29条是说:要动脑子经营,要不断变化,营销创新,适应顾客。30条是说: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如果没有被采纳,也不要怪人家。而且要善于改变自己。因为你必须明白这个公司最终不是你打工的说了算,而是老板说了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