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斌:围棋二段,善弈也 | ||||||
| 作者:林国童;出处:《店长》2007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年龄:38岁 籍贯:湖南长沙 职位:嘉兴天虹商场总经理 地址:嘉兴市江南摩尔西区1-3层 业态:百货 开业时间:2006年9月29日 建筑面积:20000平米 员工数量:1000人 浙江服务业,重文轻商? 《店长》(以下简称“问”):嘉兴本地乃至浙江地区的百货人才足够支撑您的新店吗? 胡斌总经理(以下简称“胡”):单单嘉兴,难。在广东,最不缺的就是人,北京、上海也是,所有人才市场都是人满为患。我去过杭州、苏州、昆山等地的人才市场,就是为了招人。就服务行业来说,整个浙江似乎还是有些重文轻商,愿意拿一千多元的月薪去坐办公室,也不愿意到商场来站柜台——其实那些业绩好的奢侈品导购员可是动辄月薪五六千的呢。在南方,百货店的基层员工,基本都在30岁以内,一般都是时尚、年轻的;而浙江尤其嘉兴这边的从业人员,年龄就偏大了点。 问:筹店期间,很紧张吧? 胡:我是2005年12月来的,一直绷得很紧,但仍然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员培训,本来商场办公区有一个能同时容纳100人的培训室,可是等到开业前的一个星期,大批人涌进,将近四百多人,后来只好花几千元钱租了边上秀洲区政府的大会堂,效果会打折。不能按时到位的大牌子,我就把它先做成商场展位了,这些大牌的报批程序很复杂。还有,到现在为止,商场里的地面大理石养护还在做,边营业边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商场。
问:大牌们千呼万唤始出来,跟嘉兴的地域限制有联系? 胡:当然。招商难的原因,归纳出来是三点,分别是城市、区域、商场的地位瓶颈。城市层次不够高,是三级城市,有些大牌甚至连二线城市都不会去;区域影响的话,天虹商场在华东地区不强势,假如在深圳——我们就强势了;商场的品牌号召力还不够,因为新开,我们也很注意宣传,推广方面花了500万,在《都市快报》连续做了6期的头版广告,在杭州萧山机场候机厅也做了几个广告牌。甚至连人员,都会有挺大的地域观念,在整个嘉兴外来人口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去杭州多找些人,但他们会来做管理,却不会有来做导购或防损、清洁等工作。他们不想离开杭州,总之是比较遗憾的。百货店和超市还是很有区别的,百货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但超市却是越标准越好,所以我们需要很用心的大批员工。 问:请介绍一下整个天虹商场公司 胡:大多数企业都是做80说100,天鸿却相反。16家分店在2005年的营业额是42.5亿。1984年成立的中港合资国营企业,1985年1月18日开出第一家百货店,也就是现在业绩最好的深南店。1994年1月,制定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方针,坚持“商品质量上乘、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服务便捷”的经营特色;1997年7月31日,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深南天虹商场全面复业,成为福田区第一家集购物、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场,是天虹从传统百货迈向现代百货的重要标志;2000年4月29日,首家大型连锁分店——东门天虹商场开业,从此天虹迈向了连锁发展的道路;2002年1月26日,面积达两万多平米的宝安创业天虹商场开业,天虹从市区走向了城镇,在关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10月1日,首家异地连锁分店——南昌天虹商场开业;2003年9月12日,厦门天虹商场开业。两家异地连锁店的成功开业,为天虹的异地连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您这家店呢,开业以来,目前的状态达到预期目标了吗? 胡:计划之中吧。感觉还不错,客流少,但客单高。周末会好一点,这边是新区,边上的房产也起来了。我们先做基础,铺垫嘛,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多红火,公司也给我推荐了一本叫《引爆点》的书,有道理的。 问:如何处理外围关系? 胡:首先是我们初来乍到,要理清跟竞争对手的关系,有竞争,但个人之间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就拜访了其他比如江南大厦等百货的老总。再一个,就是和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问:一楼精品区有华伦天奴,这个牌子在外边似乎被做得有点滥? 胡:世界一线品牌,中国只有四家是不带后缀的,也是我们系统内唯一一家,你看到的那些应该都是华伦天奴某某的不正宗的牌子。我们自己还有个公司直营的顶级品牌叫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有“总统御衣”之称。
全员徒步28公里 问:员工培训方面,您都做了什么? 胡:这个店的大事录之类的东西,会把这些作为给新员工熟悉企业的一个资料,比方我们就把筹店期间的一些大事刻录成光盘,做新员工培训的时候都会放给他们看。会让每个管理团队的员工去深圳接受培训。凝聚力第一。比方,有一件这样的事,我带头的全员徒步行,全长28公里左右,而且不吃饭,早上八点钟出去,晚上八点钟回来,然后吃了饭带他们去足浴店洗脚,把脚底的血泡给挑了。准备迎接我们的开店冲刺,如果没有这样的毅力怎么行?这里就看到了宝贵的团队促进作用,要不然我一个人肯定是走不完全程的。有个背景,嘉兴这边的人比较保守、平和,而且个个家境殷实,据说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没有大的天灾人祸降临过,比方战争,连我的司机都有好几套房子呢。员工会有一个交流,当然会有变化,潜移默化。之后就是迎接开店,在深圳还有请专业公司做的户外拓展项目,也是打造团队精神的。 问: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员工? 胡:技能、倡导的文化、思路,三者缺一不可。工作意愿强而技能不足的,要培养;意愿强却没技能的,要给他一定的时间;有意愿而技能强的,重点培训;又没有意愿又没有技能的,坚决淘汰或许有人觉得技能很强却没有工作意愿的员工最难解决,其实也该淘汰。归根到底,零售行业不是个靠单打独斗就能行的行业,要靠团队。 问:如何养、留人才? 胡:我们这一次招了15个应届生,都很认真、努力地在干。事业留人,提供岗位平台、晋升机会;福利留人,保证他的收入在业界平均数之上;感情留人,比方培训啊互动呀什么的,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个人留在公司大致会有12个原因,其中一个你可能想不到,就是有一个好朋友在这个公司,惊讶是吧,就比方你有一天要去中央电视台了,可是你有个好朋友在联商网,于是你不舍得走。 嘉兴的杭州大厦? 问:主要客流和基本定位? 胡:嘉兴的顾客占了六七成,其余三四成是周边五县市来的客人;有车一族占了大半,私营业主比较多;女性顾客占七成。商品定位,在杭州大厦和杭州银泰之间。 问:这个店在经营中的优、劣势分别在哪里? 胡:到杭州、上海、苏州都是一个小时车程,地缘非常好。城区的商业化氛围比我们这里差,但因为它是市区,所以人气旺。而劣势,独有品牌,让消费者感到陌生,大家不太认可,也包括个别大牌子,因为是它们第一次进入嘉兴市场。我经常去杭州大厦参观学习,这边的每个品牌都有一个介绍性的东西放在柜面。代理商不积极,或者说渠道不够顺畅。还有就是品牌还不够,一楼门口空了好多位置,就是预留给那些大牌的。我相信,肯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五年后,它可能就是嘉兴的杭州大厦了。 问:给客人提供哪些个性化服务? 胡:贵宾室、母婴室、英文导购,跟江南摩尔共享的停车位有1500~2000个。VIP客人已经近万了。办卡方式有三种,直接交30元钱买卡;消费1000元,送卡;消费三百,交10元钱就可以了。普通卡是9.5折,金卡享受9折优惠。VIP的销售占消费比重的48%,越往高端,他就越讲品牌,因为越往中、下,他的选择面就越大。要让顾客满意,这很重要,做好商品、服务、管理等三方面。
问:员工座谈会开得多吗? 胡:天虹的一些决策都是从下到上的。包括我们的一些大规划,都是一些店总讨论好了,然后请董事长权衡一下;我们商场也是这样,比方员工座谈会什么的,很积极,或者他们可以发邮件给我提建议——先不管对不对,至少你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了,我一定会重视,比如当众宣读啊什么的。 问:您平时看书多吗? 胡:平时看的书比较杂,最多的是公司推荐给我的书,自己会去找些零售管理的书,武侠小说在北航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全部看完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名家著作。 问:有什么爱好? 胡:围棋是业余二段,也打羽毛球。不过很可惜,这边没有棋友。 把加盟店做成自己的店 问:请回顾一下您的职业经历 胡:大学在北航念基础工程专业,是管理学派下边的一个小分类。1989年毕业后进入中航集团旗下某企业,做到厂长助理。1993年就到了天虹,做批发业务,主要是百货商场里的电器批发,海尔、美的等电器都是我引进的。1999~2000年,就到天虹下面的超市了。然后是去深南店,又做超市又做百货。2001年,也是公司出去做一个项目,帮别人开店,在咸阳,开完业就回到公司研发部了。开始在苏州、杭州、重庆、长沙等地到处转。2003年,双龙店,刚开始是加盟店,带着四个员工-管理输出。开了10个月后就开成了自己的店,以租金的方式付钱给他们了,他们也觉得合作愉快,因为他们主要是做商业地产的,不太有精力做百货,而天虹却是专注做百货的。一直做到2005年底。 问:会在这边待多久? 胡:估计至少会待一两年以上,要把这边的基础打牢,不光是嘉兴,照规划,长江三角洲一定还要再开一些店的。家人都在深圳,公司挺人性化的,每年都会到外派人员的家里去慰问。而且有年假的,来后包括周末是九天,作为我来说呢,一个月可以回去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