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三论笺|震荡一次完美的涟漪 | ||||||
| 作者:陈志华;出处:《店长》2007年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同样的一块石头,掉在大海里,溅出一点水花后就无声无息了,而掉在平静的湖里,我们则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涟漪,一圈圈地荡到更远。这就是涟漪效应。 观察涟漪便可发现,其产生的前提是一次冲击,而背景是原本平静的市场,冲击带动市场的全面跟进,于是达成一次完美的浪潮。 涟漪效应在零售市场上表现得非常广泛,近年来比较多关注北京、上海、重庆和深圳的业内人士会发现,零售市场稍微一平静,便会有零售商场率先跳了出来,以低折扣或满百高送的形式打破市场的平静,在短期内同商圈、不同商圈的零售企业纷纷跟进,在媒介传播的辅助及消费者的口碑效应下,很快就形成一次消费热潮。 这样的涟漪效应且不说对供应商是否存在伤害,从其刺激市场的意义来看,无疑是积极的。在大陆的零售企业促销里,很难见到营销的系统轨迹,因为众多商家都是无序营销。反观台湾零售企业,则显得系统化多了,每月的促销主题总是提前定好,总有数次的营销高潮,比如年中庆、跨年庆以及店庆,在操作上总是可以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时间才是最好的购物季节。这样的操作方式,便是巧妙利用涟漪效应,持续地制造出涟漪,让消费者跟随企业的营销诱导,不断形成购物浪潮。 企业制造涟漪效应,无非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提升业绩。而如果政府机关或媒介有意识地去制造涟漪效应,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荡市民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应。 还是以深圳为例,2003年初,SARS一夜之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戴口罩,经常测体温,不可胡乱接触不卫生场所等等,带来整个消费市场业绩的下滑。SARS过后, 在市场陷于平静的时候,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或是媒介单位,都有责任分工协作,或是充当发起人,或是充当推浪者,一直持续到平静的市场泛起波澜。 扮好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在一场完整的涟漪效应中,总有充当石头来震荡市场的角色,也有充当后浪来推动前浪前进的角色,任何一个角色,都具有其意义。震荡市场的角色必须投入相当实力,充当后浪则需把握时机及时推动。不可去扮演不适合自己的角色,那样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 把握时机,有序分工才可创造完美。涟漪效应需要持续更长时间,覆盖到更大的市场,就需要实现多次震荡,因此需要企业之间的合力,如前文所提的深圳东门商圈商潮,便是茂业百货率先发起,随后太阳百货跟进,随后更多商家继续跟进。在每一轮荡起的涟漪中,都有新力量发挥作用,于是令涟漪效应发挥到极致,便有了完美风暴。 旁敲侧击保卫市场份额。一次有影响力的涟漪效应可能会令整个地区市场产生震荡,如果不幸因为其他商圈的消费浪潮导致本商圈的消费力转移,这个时候就需要积极应对,创造属于本商圈的涟漪效应才可以避免业绩的下滑。 [陈志华,知名营销策划人,多家营销类媒体特约撰稿人。零售行业策划推广多年经验,开店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目前主要从事购物中心运营研究与零售品牌快速成功研究工作。与我交流:email:futiannongfu@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