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营销与小树新栽 | ||||||
| 作者:陈继展(《店长》特约撰稿人);出处:《店长》2007年4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在商场的经营管理中,新店培育与现金流危机、人员的频繁变动以及受到竞争店的强力挑战被同列为难度系数最高的经营难题。与其他难题相比,新店培育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人流量的缺失、高昂的培育成本、供应商及员工信心的挫折感等等,在笔者参与的几个新店培育之中,总结了新店培育的一些教训与经验,我们认为新店培育如同小树新栽,一个新店培育成功的过程,如同一棵小树移植的过程,简而言之,可以用小树新栽的过程阐述如何成功对新店进行培育。 1.选择种植地 新店选址的过程,如同小树移植选择种植地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小树移植选择种植地既要土壤肥沃,大气候好;周边的树木又不能过于强势,遮住了阳光、雨露,抢走养份;同时基于树木长远的生长需要,种植地最好要有一定的生长空间。 误区:许多商家在选址时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如贪图物业租金低廉,不顾落地情况强行开店,这就犹如在沙漠里、岩石上载树,虽然没人跟你抢,地方也空旷,但选定之时已经注定了后面的失败;另一种情况是土壤肥沃,阳光雨露充足,可惜是在花盆内,一时的存活没问题,长期发展势必受限,所以我的建议是,商家选地不应贪图眼前利益或受资本市场、决策层激进等因素的驱动,应顺应市场规律,方能保障新店培育成功。 2.挖坑 一棵树想在移植地成功存活,除了立地要好以外,坑的影响也很大,深了、浅了都会影响小树的存活。许多小树移植后都是直接在原有的坑上直接栽种,这就得根据树种对坑的需求重新进行改造,如坑内老根交错、瓦砾遍生,小树存活几率自然大大降低!改造的原则是即要符合小树当前的生存需求,又得为后续的调整、发展预留空间。 误区:许多商家图省钱、省事,不顾立地物业与经营业态是否相匹配,仅在原有基础上简单翻修即对外营业,如停车不方便、出入口位置偏僻、只有楼梯没有手扶梯等等,都会影响新店的培育,只有根据业态规律及顾客需求进行改造,才能让新店顺利得以生存。 3.放苗 一棵树苗可否长成参天大树除了立地与土壤外,树苗本身的品质以及放苗时机同样十分重要。同一种品种,不同品质的树苗存活率及生长结果截然不同,小树新栽之时,随意拿棵树苗就栽培显然不符实际,应该选择那种生命力强、有生长前途、能与土壤相匹配的树苗;此外,放苗的时间显然也影响着小树的死活,湿润的时节和干热的时节下苗,存活率及生长速度是截然相反的。 误区:许多零售商家会犯这么一个毛病,新店开业之前未对商圈、对手、客群进行详尽的调研,开业后或是品牌层次低、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无人顾暇;或是档次过高,长期孤芳自赏。这两种极端都有可能令新店因缺乏客流、力竭难支而死。放苗时机的选择如同商场开业时机的选择,旺季和淡季的开业结果截然相反。 4.埋土 土质不但决定树苗是否可以存活,而且决定小树植种后的生长情况。树苗接触土壤有三种情况,一是从苗圃内拔出来后直接放到坑内栽种,这种移植法由于小树前后的生存环境完全改变,存活率最低;第二种是树苗拔出来后让树根沾点养护黄泥后再栽种,这种存活率会适当提高;第三种是让小树根部的土一起挖掘、包扎,这种移植法由于环境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存活率最高。 误区:许多商家在开先店的时候往往不顾及商品门类、品牌、员工的环境适应性,开新店时主要是主观导向、成本导向,最后由于前后生存土壤的完全改变,令新店存活率非常之低;第二种是在新商圈对新品牌进行适当推广,对员工进行简易培训后再上岗,存活率较前者会有所提升,但还是会影响小树的生存;第三种就是引进当地消费者可接受的品牌以及招募熟悉当地商业环境的员工,自然,这种经营方式令存活率大大提高。 5.浇水、施肥、修剪等持续养护 如果说选择种植地、挖坑、放苗、埋土等是小树存活的基础,则持续的给小树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嫁接、修剪是让小树迅速健康生长乃至开花结果的保障。 误区:成熟商家与不成熟商家最大的差别在于双方对于新店开张后的态度,前者在新店开业后持续的营销推广、商品门类(及品牌)的调整提升、供应商的关系维护、员工士气激励、卖场气场营造显得更为从容与主动,而不成熟的商家在进行新店的后续养护工作时的意识、能力均存在缺陷。商家只有充分做好推(营销推广,提形象、带人流、促销售等)、拉(品牌招商、调整、员工专业水平提升等)工作,才能令新店得以顺利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