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放逐;出处:《店长》2007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企业在创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定长远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引导员工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有效机制,培训必不可少的被提到人力资源部和企业的议事日程上。企业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培训是一种纽带,企业的培训组织者非常关键,而培训后的效果监察与运用评估也至关重要,即达到“知”、“行”合一才是企业重视培训并且能够进行培训投入的关键。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曾提议,企业高层应当在企业内长期倡导学习,将培训的责任归于一线的各部门的管理者,而不仅仅是培训部门。

但是很多时候,在公司人力资源决策会上,或者整个公司战略决策会上,人力资源部或培训经理,往往是被缺席审判的对象。最后总结来总结去,就变成培训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培训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认认真真走形式,辛辛苦苦挨批评”。于是乎,培训中遇到的困惑及应变之策则是许多企业培训者急需考虑的。


  困惑

1.课堂上很热闹,大家花了时间,接受培训后行为没有因此而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培训很令受众感到失望;

2.组织者不专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不负责,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联系不紧,针对性不强;

3.有人将培训看成是一种福利,这本来没错,但如果将培训真得看成是福利,有的参与人员会认为培训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培训的制度就会变成一严、二松、三推倒、四重来,培训也就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4.培训有“为他人做嫁衣裳”之嫌,经过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受训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更高,容易产生更换工作环境、离职和跳槽的状况。如果人才流失,他所流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本企业的竞争对手,由于对本企业所掌握的“情报”和新知识技能的应用,这对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策

1.要做好需求分析,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如员工的知识技能现状、兴趣爱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等,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培训成功。

2.培训内容要“适用”,一定要跟企业的战略和员工的岗位要求结合;培训是紧跟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及员工的岗位需要走的。制定与实施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益。有一份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真正有系统培训计划的企业还不足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培训缺乏计划概念,这对培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学员要“会用”,只有会用才能最终用于工作实践中。在这个环节,需要投入时间来让学员练习和实践作保证。“知”和“行”完全是两回事,理解认同甚至很兴奋都只能算“知”,只有应用才是行。就像烧开水一样,如果只烧到99度,即使差1度还不能称作开水,喝下去同样会闹肚子。对培训来说,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保证,是学不会的,学到的只是“知道”而非“掌握”,结果是学员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一上手就只有两个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往往是“讲者激动、听者感动、下来后就是不动”。

4.将培训的成果进行有效合理的转化。如果说培训没有用,那只有一个原因,培训没有去用。企业实施培训,当然是希望受训员工能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再好的培训如果不去应用,就是对培训投资最大的浪费!但有研究表明通常只有10%的所学被转移到工作中。可见,作好培训转化工作对于提高培训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用、会用、应用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交集,才能构成一个有用的培训,才会转换为企业的成果,转换为企业的又一次进步与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