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峰:心怀感恩 快乐团队
作者:方献礼;出处:《店长》2007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姓名:蔡世峰

年龄:37

籍贯:吉林市

公司: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浙江)有限公司

职位:浙北区域助理总经理

      前华润万家超市绍兴柯桥店店长

 

 

蔡世峰,一个憨厚敦实的东北汉子,说话时声音响亮,中气十足。1988年参加工作,做起产业工人,位至工会主席。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因不甘于工厂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跳槽至洗化公司,做起月底薪300元的超市供应商业务员,不到半年时间,用月收入1700元打消家人的疑虑和反对。2001年,时值大润发要在吉林开第一家店,经朋友介绍,应聘至副科级管理干部,开始自己的外资卖场职业生涯,又以出色业绩而被领导认可。2003年,远离家乡,杀入上海滩,寻求更大发展。2005年起,加入华润大家庭,为绍兴柯桥店首任店长,现华润万家浙北区总助。至今已完成“学店长”、“当店长”、“管店长”的人生三部曲,在朝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记者(以下简称“记”):2007年,你们门店管理的关键词是什么?

蔡世峰(以下简称“蔡”):今年,门店运营主题是“服务竞争力”。服务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商品,通过广泛的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调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第二是服务,给顾客提供的附加服务,比如购物的便利性、服务的规范性、卖场环境的舒适度。我认为,超市的竞争,主要是附加服务的竞争。

以前,市场还不是很饱和,顾客的选择不多。现在竞争激烈了,若还不考虑顾客购物的附加价值,就要被淘汰。

 

记:怎么把“服务竞争力”的理念贯彻到门店呢?

蔡:通过“规范”,服务的标准、理念等通过规范做出总结,制订目标传达到各个门店。有了这些规范,就要有人来“落实”,通过店长会议,交流“标杆”门店的经验,让其他门店来学习。对于“落实”的东西,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不但要他们懂,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通过交流反馈,我们知道员工做到好或者不好的原因在哪里,以便于更好的改进我们的流程和规范。然后达到不断的完善。

一个好的规划,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回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通过员工座谈会、主管座谈会等内部检核外,我们还要跟顾客沟通。所有的运营规范最终都是为顾客服务,顾客购物的满意与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关键。

另外,公司高层跟门店基层员工在政策、流程、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实际上是给员工以信心,能够更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识。因为每层管理人员对上级政策的认知都有自己的理解,到了最低一层员工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

我们老总在巡店时,看到卖场里有垃圾,不是说让某人捡起来,而是自己亲自把垃圾捡起来。这种亲身示范的作用十分明显,下次再有人看到卖场里有垃圾的话,就会赶紧捡起来了。

 

记:还是需要很多的培训吧?

蔡:老总的亲身示范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训和影响。我们的培训分为几种,一种区域级的培训,就说区域发起,通过每月的店长会议,品类经理会议,做一个传达。另外,在2006年,我们就开始筹备建立讲师体系,分为公司讲师、区域讲师、门店讲师等,不同的讲师有不同的讲课级别。体系规范以后,我们进行检评,对店长、经理、员工等的规范性做评价。除此以外,还有临时性的培训,包括一些会议,比如门店的晨会,涉及到规范性的东西,我们树立一些标杆,让门店的店长和主管们去学习。

 

记:培训多了不觉得枯燥乏味吗?

蔡:我们也做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培训,比如去外资卖场参观比较,或者门店之间的品类销售竞赛。在这个季度,我们做HBA品类的陈列比赛。透过这个比赛,找差距和问题。通过比赛,发掘到优秀的员工,也是有一定奖励的,比如出去旅游、参观学习等。

 

记:一个好的店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您是如何培养一个优秀团队的?

蔡: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我呢,就是“身体力行”。规范性的东西,自己带头去做,给员工们做出榜样来。整个团队的每个部门经理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价值取向综合为一个价值取向,而不是我个人的价值取向。在工作中,若是价值取向不同,就会有利益争端,我的角色是平衡,最终是互利互惠,每个人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在我的绍兴柯桥店办公室,现在还有八个字贴在墙上:心怀感恩,快乐团队。各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是需要协作的。当你在实施的时候,不要认为别人给你的帮助是机械的,每个人都应该对帮助你的人感恩,“真够意思,来协助我!”当把这种心情定为共同价值取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把团队协作当作是自己的条件反射,或者称为习惯。

举例来说,在经营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收银线排队结帐的顾客过多。这种情况下,我就问各个部门经理,“你们现在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创造业绩!”

“创造业绩的关键是什么?”

“做好品类管理、员工管理等。”

“你们创造业绩最直接的体现在哪里?”

想了半天,他们也没有答案。我就说,“如果顾客不买单的话,你们还能够创造业绩吗?!”

他们恍然大悟。我又说,为什么你们在做好陈列的同时,不考虑到如何让这些商品迅速销售出去呢?当收银出现问题的时候,即使你每天起早贪黑,做再多的工作,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当出现收银不畅的时候,卖场部门经理不要把这个仅仅当作是收银的问题,也是需要你去协助的。这就是互相关注。

 

记:在门店经营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差异化?

蔡:我认为,差异化来自于商品和服务。我们O’le超市的卖场环境和服务,应该是优于其他超市的。从目前来讲,从卖场环境这一块儿,我们新开的几家店,在卖场环境和布局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从品类方面,我们是优化品类的陈列和价值,做出品类的“华润万家”品牌。从价格和品质两方面给顾客以感染。就几个重点品类而言,即使跟家乐福等外资相比较,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记:您是如何看待品类管理在门店的实施?

蔡:在以前,商品的陈列是以品牌为中心,这样子的话,我们就把经营的主动权让给了厂商,虽然与厂商的距离拉进了,但是与顾客的距离疏远了,同时还作不出自己的形象。现在实施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品类管理,是以品类为中心,我才能够合理布局陈列的空间,化被动为主动。我们经营品类的目的,是树立华润万家的品牌。把单个品牌的优势作为一个工具和媒介,用来营造华润的品牌。

现在大家都在提品类管理,也都在做计划,关键还是怎么执行和落实。品类实施,是以当地消费者的关注度和购物偏好为导向,一个是优化品类,再者就是品类的陈列表现。这种陈列的要求,我们逐步在落实,包括门店各个品类的陈列和销售竞赛,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特色品类,我们加深顾客的印象,让顾客一想到某几样商品,就想到华润万家。

 

记:走过“学店长”、“当店长”、“管店长”的人生三部曲,您有哪些感悟?

蔡:要学会不同价值观的平衡、统一。把各个层级的员工培训好,要他们充分理解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要他们能够清晰的理解公司传达的意思和经营理念,再者就是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还有就是要坚韧不拔,敢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