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人治店|每个商场都有20商品
作者:慕献军;出处:《店长》2007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对于商业企业而言,20/80法则几乎是个基础知识,但是20/80的法则应用,却会指导着商业企业走向不同的归宿。

 

一、             每个商场均有2080商品

一般的,几乎所有的店长对商品的营运把握到最后关注的就是自己的20商品。

大多时侯,对20商品的统计多是借用系统来实现。

我们的店长首先是运用系统进行单品销售排名,取全部动销商品的20%作为20商品进行确认,然后对20商品进行分组别归口管理,再用陈列、标志等对其进行现场支持,以期实现80的回报。

首先要对此做一个肯定,卖场的20商品给予卖场的80回报是绝对正确的,关注并跟踪20商品的状态是每个营运管理人员的基本功课。

不过这个20概念的运用,在超脱单一营运规范后,就会发现这个关注可能遗害于卖场对商圈的影响力,卖场的销售可能因为这一理念的指导走向经营最终被淘汰。

 

二、             企划思想下的20商品

勿庸置疑,企划思想指导下的门店卖场经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企划思想指导,企划思想指导本身就是战略的看待2080法则,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确认20商品在战略层面上的要求是希望卖场形成区域市场领袖,而不是完成一次营运操作。

企划思想指导下的20商品确认应该是这样:定期进行商圈全方位各业态的全品项市调;市调结果汇总以大类商品分类汇总;利用系统确认自己卖场的20商品并分大类汇总;对照市调汇总和系统汇总;确认卖场缺少但商圈属20商品的品项并引进卖场。

由此,可以认为抛开营运规范,在目前国内的卖场,2080的商业黄金法则是指商圈意义上的2080法则,局限在卖场自身的20商品上,按照惯常的20商品确认原则就会导致:系统确认20商品;20商品满足于商圈内的部分消费者;部分消费者的异动导致20商品和商圈,20商品的差异性增加;流失消费者,最终商品服务的差异化程度太高,导致卖场退出商圈。

 

三、             企划思想下的深层次商品服务

综合性卖场生存于商圈根本的属性应该归结到为消费者提供了商品。但竞争阶段的卖场生存则会出现一个问题,商品供应是可替代的,就是商品服务的同质化程度极高。

而面临的问题就是商品服务的利润空间将随着竞争状态的加剧而愈来愈小。我们说,由于商业服务的价值是附着在商品销售上来体现的,同时获得利润的途径又局限在单一商品的利润空间和商品销售的数量多寡。

卖场确认20商品,本质上是完成获取利润的增加商品销售数量的方面,但是,20商品的确认同样可以完成追求单品利润空间最大化的目的:对卖场缺少,但商圈属20商品的品项,进行汇总;分析该类型商品的属性;确认该类型商品从进入区域市场到成为20商品的时间进度;提炼该类型商品的属性;在区域市场上去发现具备该种属性的商品,并在成为20商品前引进卖场;在新品推荐期间就完成了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回报。

 

四、             从商品服务上完成品牌形象的确立

在商业零售行业,商品始终是商业零售行业品牌形象的落脚点,如果一个商业零售企业的每一个“新品推荐”商品最终都可以完成从新品推荐到20商品的过渡,那么,这个商业企业必然在引领着区域市场的消费潮流,也就是说这家卖场最终会成为引领区域市场的消费方向,这时,这个卖场所提供的商品将成为区域市场的20商品。

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形象首先是满足顾客的基本需要——商品供给,在满足顾客的基本需要方面,哪个品牌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那么哪个品牌就能够在区域市场立足;哪个企业要是可以在追逐市场走向上一直站立在市场的潮头,那么市场就会把这个品牌当作导引者并追逐品牌的走向。

以区域20商品引导市场,确立品牌在市场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牌的功能,岂非企划理念的营运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