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凯:扎根社区不放松
作者:林国童;出处:《店长》2007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姓名:叶

职位: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总经理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西路88

业态:社区购物中心

员工人数:两千多人

开业时间:2004122日(试营业:928

建筑面积:11万平米

 

 

大型超市、精品百货、家居用品、餐饮娱乐、品牌专卖、社区服务,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扎根社区、精研文化,良好的盈利能力让业界颇为钦佩、好奇。总经理叶凯口才了得,聊起该购物中心的特色营销便滔滔不绝。

知音爱乐俱乐部-钢琴之夜、吴克群歌迷签唱会、长宁民俗文化中心-越剧演出、百联西郊杯-乒乓球比赛等活动精彩不断;

中心广场常年24小时免费开放,可供周围居民晨练;

在上海市内从不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麦当劳、肯德基门店在这里亲密接触……

开店前期呢?

大多数人对购物中心的选址概念只有市中心、繁华商圈、黄金地段,位处上海西郊的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却似乎根本没有地理前提;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惟有社区——如何艰难招商,如何努力说服,如何慷慨证明,叶凯团队身手不凡……

 

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简介

位于上海西郊的长宁区新泾地区,是百联集团旗下一家全新的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

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物分地下二层和地上四层。购物中心采用开放式建筑风格,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贯穿东西两侧出入口的步行街、室外与室内交替的环型走廊和天桥、开敞的园林景观中心广场,将三个区域的建筑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新颖的视觉效果,清新的绿化环境,处处彰显品味和情趣。

 

与社区居民情感零距离

《店长》(以下简称“问”):购物中心开到社区来,百联西郊在国内是先行者吗?

    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总经理叶凯(以下简称“叶”):依靠回头客,这是社区购物中心的显著特点,目前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一般购物中心的市调都倾向于人气、交通,我们不一样,坦率地说,再多的广告、打折、媒介都没用,只能用心去做顾客喜欢、信赖的体验和感受。

问: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现场?

叶:我经常和街道办事处一起开“三个代表”学习会,还对他们说,“你们要什么,我就引进什么。”他们能给我带来很多信息,每个细节我都很关注。

问:免费社区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不可谓不大方,叶总是在藉此联络消费者感情吗?

叶:我现在做零售,最大的战略就是融入、关怀社会,我有扎根意识。很简单,我不考虑短期利益,前期还对老板说过,“你不要给我很大压力”,这一年可预期的三四百万租金的确没了,但绝对是失小得大。

问:据百联财务报表显示,百联西郊的销售业绩一路看好,已经实现盈利?

叶:第一年就开始盈利了,这在全国十万平米的百货店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购物中心这个业态的产生是人均GDP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缘故,这里周边人群的收入都很高。

    问:百联西郊常年免费开放晨练场地给周围居民使用?

叶:是的,我们很乐意。你想啊,小区楼下一到五点就有人开始做早操了,你说吵不吵?严重打扰晚睡晚起的白领们休息。我们安排了专人进行组织,让他们报名,最早凌晨三点半就有老太太来打拳了;更弥补了原先小区邻里的交流不足,这边是放松的,开放的,经常看到熟悉的人,渐渐就交往了,慢慢变得熟络、热情。

问:中产阶级消费者有哪些特征,怎样维护顾客忠诚度?

叶:这些人的消费习惯是希望花一元钱能买到两元钱的效果,同时对品质又有很高的要求,是我们的主力顾客。零售业就是服务业,首先要定位好自己,凡是人家休息的时候你就要忙;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坚决贯彻公司的经营理念-让我们做得更周全,比方洗手间的干净与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服务业没有什么高科技,也申请不到,很多人觉得都老掉牙了,但真正做细、做实不容易,贵在坚持;中产阶级没有赌徒心态,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事情,给他们的环境要稳定,比如一些家庭在周末给孩子50元钱让他到我们这边来玩,大人放心,小孩也玩得开心,因为我们的服务稳定、监控到位、治安有效,让他们觉得安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团队协作,作为服务业,学习力强一点且持之以恒,相信顾客就会喜欢。

 

与商户一荣俱荣、休戚相关

问:在社区开出大型购物中心,这多少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你们的前期招商顺利吗?

叶:百分百满租,这是因为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百联集团。一开始,也很难,最大的困难是各商户不理解,说你的商业怎么不是在市中心发展,他们很费解。于是,我们就需要去说服。我有这个说服力,因为他们在我们百联旗下的其他店赚过钱了,商业的合作是多样的,我们力图突出盈利能力。

问:开业后,您首先关注哪些因素?

叶:美国人说,当一家购物中心开业后,它的第一笔交易发生在社区和购物中心之间,即承诺纳税。我们一年要贡献给当地政府3000万元左右的税,与当地社区建立和谐关系。

问:购物中心和各商户之间的关系?

叶:我们董事长曾经说过,要善待顾客、善待供应商。我们是和商户共赢的,并且有共识适当让利给消费者。

问:百联西郊的业绩蒸蒸日上,一定可以打消很多人之前的疑惑吧?

叶:现在他们信了。我们搞商业,大家都看好的项目未必就一定能成,大家都说不好的项目也许后来会很好。挖空心思要赚钱的人反而未必赚得到钱。做零售,说到底是人的因素。

 

盈利能力才是硬道理

问:怎样才能有效加强“盈利能力”?

叶:什么是盈利能力,打个比方:我有1亿元收入,交了1000万元税,变成了9000万元,水电、营销、团队等方面用掉了4000万元,还有5000万元,除去2500万元折旧费,剩下2500万元去还银行贷款。一年打平,我没亏。多的2500万,第二年就可以还银行了。

现金流要靠盈利能力来计算。我是扎根社区,动机很纯,做社区有个好处,就是静下心来做顾客。有人会问,怎么一开业的收入就比较高?其实,我们的理念是扎根社区,永久性做好社区,考虑到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逛市区,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而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喜欢,我们才能保证引进店铺的盈利。

问:在店铺组合方面,您有哪些考虑?

叶:市中心各大百货公司的牌子,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做到了这一点,就保障了店铺组合的合理性,收入自然顺理成章。业态比例的优化很关键,非商品经营占了全部铺位的30%38%。增加顾客在商场里的停留时间,基本能保证来购物的家庭吃一顿饭再走,小孩在看电影,他爸爸在咖啡馆或足浴室,他妈妈在做头发,可能是下午三点钟来的,一顿晚饭,七八点钟高高兴兴回去;甚至有吃两顿的。

问:谈谈您的成本控制?

叶:严格控制。比如最大的成本“电”,根据社区特点、顾客流量决定照明,周末时间开到凌晨两点。物业、保安只有一百多个人,给他们一个合理报酬,高效精简,一职多能。我的部门设置在上海系统里可算是最精简的了,营销费用也尽量做到事半功倍,砸钱是很容易砸烂的,根据调研,我们花50%60%的营销精力在小孩身上,儿童营销、家庭营销,人文营销。收入稳定,成本控制了,肯定盈利。我们的口号:想顾客所想,急租户所急——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下水道、空调、运货平台等。

 

我就差没做过财务了

问:您有怎样的职业经历、理想?

叶:个人从业经历就不谈了,在零售业20年,一直在百联集团,除财务外几乎做过其他所有工种。关于理想,不用去想太多未来,只有做得更周全你才有机会;有的人太刻意,就会老觉得不顺心。很多商业、个人都一样,一功利就出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做得开心,也是一种一生体验。

问:业余活动丰富吗?

叶:我的休闲也就是逛商业,也是去体验,作为消费者。喜欢看一些商业、财经类的书。

空闲时间一走就是4个小时,看商品,注意人家有哪些好的品牌、设施、灯光、绿化、顾客,寓工作于乐。

 

后记

很少有人能兼顾采访人和受访者双方的不同立场,且能坦荡相告,叶凯做到了。尽管留有不少遗憾,比如采访时间太匆促、他对个人职场问题三缄其口等等,但是获益匪浅。“大家要理解,你也一样找得到新闻的切入点,他(受访者)也没有太大的风险,要给他们一个放松的空间。理解啊,搞零售的人不会生来就很封闭,有所约束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