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零售|懂与不懂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07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有资深IT人士说,开始什么都会,现在什么都不会。我觉得,“会与不会”,主要不是指技术,而是“观念与价值”。

前些年,连锁企业常常被强势的推广与美妙的演示所打动,签合同,买设备,定需求,搞开发,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押宝在技术上,技术专家自以为是核心竞争力的象征,是救世主。但好景不长,实施过程立即就遇到了大难题:问企业的未来与需求,回答是不明确的!即使有明确的需求,也是朝令夕改。整个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变卦、折腾、扯皮的循环。大多数情况以失败而告终。那些失败的公司最后得出的结论:失败比成功更庆幸,如果开发成功,那将真是一场灾难,因为如果成功,你将永远跟着人家跑,未来风险远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这是专业的迷茫,更是规则的迷茫。在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市场中,处于急速成长甚至癫狂状态的市场中,只要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前进前进再前进,就能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机会以及“机遇性成功”。那时候,变化高于固化,打破规则重于遵守规则。

在客户的抱怨声中,专家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系统开发的关键不在技术,唯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考虑客户的价值,只有给客户创造实际的价值,才能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那些既定的东西如果不做改变已经很难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与客户互动互应,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另一些公司因为不能实现这样的转变则在客户的抱怨声被吐沫淹死!

零售商与开发商虽然至今还没有找到最佳的“Solution”,尽管他们天天在谈论“Solutions”。但是,他们都肯承认自己有做不来不会做的事情!他们在一个人口最多,变化最大,文化最杂的市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问题。从什么都会到什么都不会,这不是一种退步,恰恰相反,这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业务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现象:过去自以为什么都懂,现在却越来越不懂!那是经营者的迷茫。

零售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变革、更新或替代的行业。过去是连锁替代传统,替代者已经面临着被替代的危险。过去的经验正在失去“灵验效应”,过去的模式已经出现危险的信号!依靠商品经营所积累的财富微小得如钱袋漏出的一枚硬币。替代性竞争、同业竞争以及跨业态竞争已经粘连在一起。连锁营销的战术模式正在向“店头战”与“阵地战”演变,差异化与细节化才是连锁的最高境界。像香格里拉等国际著名的连锁酒店,只要曾经入住过,客人的个性化需要就会被记录下来,下次入住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客人的需要,并在营运中体现个性化的服务。他们的统一标识仅仅是一个表象,在这些表象与符号的背后则是真正对顾客有价值的“东西”,在标准、统一与规范的背后是差异、个性与细节,而支撑这些细节的则是技术、敬业与专业。

寻找专业人才是必然的趋势,其有效性取决于经营者的变化。他们必须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而不是万能的“神”,要明确“有所为”,更要明确“有所不为”。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与惊险的跳跃(要求自己变),与变化(要求下属变)和变革(要求组织变)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零售业正在从提速发展过度到提速演变,如不彻底反省,快速应对,广纳专才,规模将成负担,优势将成劣势,成功将成失败。

另一种可能出现的状况是:非零售行业的投资者,带着新的理念、模式与资本,很容易获得新的技术与人才,更具有人才生存与发展的良好机制,有可能对演变中的零售企业内部实现替代,那将是资本结构的变化、高层的更替以及治理结构的变革。

不管怎么变化,从“会到不会”、从“懂到不懂”,那毕竟是一次飞跃,虽然我们仍然无法预见其结局,因为零售是一个多变的行业,最终由顾客说了算。(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前农工商超市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