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零售|职业经理人的忠诚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07年7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职业忠诚,职业技能以及对这种技能的持之以恒的追求;第二是企业忠诚,对服务企业的归属与贡献。现在有很多机构都在认定职业经理,其实有不少是骗人骗钱的,有些是市场化的,有些是行政化的。专业技能可以衡量与认定,职业经理并不是哪个机构能够认定的,市场才是唯一的认定标准。现在也没有必要去认定谁是职业经理,因为目前大多数人都是半路出家,经历了一条非专业化的道路,靠的是经验的积累,而这一点也正是商业活动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经营才能实际上是难以复制的,企业家的经验更是无法复制。

  从事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三种经验:一般经验、特殊经验与个体经验。一般的知识与经验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特殊的经验是指个别企业所创立的独到之处,个体经验是一种应对策略,也只能在实践中培养。所以,一般经验靠学习,特殊经验靠悟性,个体经验靠积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素养:一是要有良好的职业心态;二是要有生意意识和刻苦勤奋的事业心;三是要有管理的基本功,包括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

  可以将那些在行业中已经有所作为,并被行业所认同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包括那些经营者)统称为职业经理人。衡量他们职业能力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没有职业技能,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职业技能改善经营状况;二是能不能吸引与组织一个团队,这不仅是职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的象征,更是职业经理人职业修养的标志。

  一般来说,团队领袖走了就会带走一批人。越是授权管理的公司的影响就越大,而对比较集权的公司的影响就会小一点。但走一些人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从好的方面来说有三点:一是减少管理难度,在一起共事的时间长了,人情难却,管理难度就会增加;二是增强公司活力,多用一些新人,能够使企业呼吸到新的空气与知识,促进文化交流,优化企业文化;三是通过反省改进工作,预防人为的人才流失。

  从职业经理自身来说,有四点是应该值得注意的:第一,不同企业的本质是一样的,每个人首先是为自己而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感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二,职业经理应该关注有较多职业经理流出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会有很多发展机遇,更能体现职业经理的作用,“人出我进”不妨是一种比较明知的择业准则。第三,职业经理首先必须有职业忠诚度,然后才是企业忠诚度,企业忠诚度服从职业忠诚度。很多企业现在已经不讲奉献,因为在经济领域内以单方面的付出为特征的奉献往往难以长久。但是,对职业经理来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职业,追求职业技术的精深,是必须的。职业经理是在特定企业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应该明白感恩的道理。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在合适的时候到其它企业接受更有发展前途的职位。第四,一个职业经理的价值并不完全是从一家公司反映出来的,他应该取得行业的认可,在行业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所以,职业经理不仅要自律,还需要通过制定行业守则来约束自己。

  职业经理的流动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或紊乱。在职业经理的流动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解决管理文化冲撞问题,就可以优化公司文化,达到优势文化要素互补的目的。相反,职业经理可能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以及经营规模的恶化。如果是整个管理团队在一个公司空降,这个公司的管理文化与管理模式就会受到比较大的挑战。在发展决定一切的阶段过了以后,职业经理也无法控制局面,最终又会纷纷背离自己发展的规模,让老总们来收残局。

  在当前,职业经理既是重要的但他们的作用却又是有限的。关键是一个认识问题以及接受变革的态度问题。我觉得:为了提高业绩,人跟资本走,资本又选择人,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进行管理的时代已经或即将到来了,职业经理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而进入市场,接受资本的选择。职业经理的流动以及其作用的提升必将形成对现有管理文化与管理模式的挑战。

  我觉得,职业忠诚对职业经理人更重要,没有了职业忠诚,那可怜的企业忠诚就有可能使所谓的“职业经理”变成老板们的“奴才”,并由此会宠坏老板,使他们渐渐地变成了独裁的“君主”。(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农工商超市前副总裁)


  转载请注明联商网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