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月亮
作者:联商网-林国童;出处:《店长》2007年7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618~21日,我去深圳采访。《店长》1周年,编辑部要做人物版的“深圳特辑”。加上杂志扩版,累得我心中叫苦不迭,但没敷衍任何文章,我知道自己很不容易。
  
  敬业还是愚忠,这是个问题。

  第一次觉得,写完这些人物访谈,我死而复生。加班,加班,加班。创业人洪庞青的《我就是个农民伯伯》一稿从晚上十点写到凌晨三点,陈智的《陈智游山玩水 铜锣湾暗度陈仓》是早上五点半起来写的。

  脑力劳动过度的结果是,前天傍晚突然天灵盖剧痛,跑回家躺倒就睡,昏睡到次日早上八点。去“新丰小吃”吃饭,服务生说13元,我给她递了5元,其实当时恨不得直接把钱包递上让她自己拿;拿着8元钱预备去报亭买《新周刊》杂志,一听没有,就看上了《南方人物周刊》和《南方周末》,我说6+2=7元,给。

  至于吗?菩萨、上帝、阿门、神、圣母玛利亚!

  你们看到这里,在想这个牢骚满腹的家伙,还是庆幸自己的工作轻松,或者觉得我小题大作?

  我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我不怕:是效率低下吧,是不懂统筹规划吧,是纯粹自找苦吃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非是蓬蒿人。”最近时常想到李白的天才郁闷和绝代潇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絮絮叨叨,我有点像桃花岛上癫狂的黄药师了,如果他走火入魔的话。

  等一等,静一静。愿赌服输,再苦再累,除非辞职,反之不必懊恼。再则,谁又能说我不喜欢这份工作呢?我做了一年,我在我的层面迅速成长,我在我的世界悬梁刺股,我在我的小宇宙里灵魂高洁!

  从第一篇人物采访稿到这期的6篇,我看到了类人猿和人的区别,哲学上说的量变产生质变,对我这样天生驽钝的记者尤其重要。我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抓虾订阅必看的blog有三十几个,九成是学习的,思维的乐趣、闾丘露薇、柴静、杨澜、袁岳、孙冕、张亮、胡赳赳等博客,我不舍得浪费时间——我几乎一无所有,我必须比很多人辛苦,别无选择。

……

  写着写着,似乎有点遗书的味道了,赶紧打住。

  这篇花絮本来昨晚就能写好的,但新买的《读者》杂志照例吸引了我,始终认为,他们倡导的理想、情感、美好、善良、纯粹和人格崇高,在中国杂志界绝无仅有。无论怎样的人,及到夜深人静,最终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剔去浮躁,仰望星空,寂寞如水或淡定从容。

  昨天上午在联商网资讯频道看到一篇关于阿里巴巴新总裁卫哲的文章,想起一年前庞总在金庸茶馆里说的金字塔理论-那些盘子,那些水果,那些阶层……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我是笨小孩。


特别链接:

  编辑部的故事(团队群博):http://blog.linkshop.com.cn/group.asp?gid=1

  长亭外(我的博客)http://www.yuexiaodao.com/


  转载请注明联商网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