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智游山玩水 铜锣湾暗度陈仓 | ||||||
| 作者:联商网-林国童;出处:《店长》2007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部下大将韩信在陕西宝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陈智对这个典故非常熟悉,他打了个比方,宝鸡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商业摩尔的选址逻辑大同小异。他兴奋地告诉笔者,大半年来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所谓“读城”;而铜锣湾公司却在低调潜行,紧锣密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几年来,陈智坚持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广泛涉略财经、历史人文、社会等方面的报刊书籍;走过大江南北,验证心中好奇、掌故。 “现在谁还敢说自己反对铜锣湾、反对摩尔,当时说我的人现在都在忙着做摩尔。”陈智大笑,他引以为豪。
铜锣湾不倒 也许是因为他的克制、大度,陈智对笔者一再追问的2006年铜锣湾公司资金链问题淡然处之,“去年的铜锣湾事件,目前不去搞什么反思,很稳固地开新店,另一方面和资本真正结合,这是我们要做的。该做的反思,在去年都做了。我非常自信,对铜锣湾也非常有信心。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做事情上,让大家看到我们在进步。” 他笃定而煽情地对员工们说,不要去指责别人的批评,被批评一定有它的道理,铜锣湾一定会做好,这个行业需要铜锣湾,一旦要跟以前一样坐在这里思考,就会滋润这个行业,引领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之所以要教育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责任,希望提高中国商贸流通的整体水平,促进消费。 毕竟是陈智。他坦率地表示,企业出现那样的问题,不能说正常,可也不能说不正常,很多公司一遇到困难就不行了,但铜锣湾是一个很坚强的公司,它所有的行业积累和个人拥有的知识都非常坚实;究其实质,一个健康的公司绝不会因为一次挫折而动摇,这个时候发生可能比以后发生要好,让人们真正感觉到要想做好这个行业需要非常努力。 “所有能经历的事情,我们都经历了。”陈智分析,在零售行业,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比较大的问题,因为连锁公司有网点多、分布广等特点。“我一直有这个心态,铜锣湾很有定力,零售业是可怕的:一个店出了问题就可能拖得你全公司不行;我们知道自己的问题不太大,心态稳定,大家看没事了——老板很定,他们也就放心了。” 发自内心的想表达、证明,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铜锣湾基本上是找到了未来,方向清楚了,相信将来会比现在好的多,中国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始终要保持这个激情。”
融资了 “你知道宝鸡吗,历史底蕴深厚得让你不敢相信,中国第二的大熊猫保护区,附近有诸葛亮的秋风五丈原,通往蜀中的咽喉之地-街亭,在中国非常古远的时候就产出名酒‘西凤酒’,它还是炎帝的故乡,环城河曾是姜子牙直钓的地方……历史历历在目,成功、不成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它会给你很多灵感,增长见识。”曾经惜时如金,以前到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嫌政府或其他招商接待方精心安排的旅游路线浪费时间的他,现在每到一处却是先看景再做事。历经2006年铜锣湾资本浩劫的陈智,韬光养晦了很多,心态更加成熟、自由。 他对采访再三推脱,直到笔者表示现在的铜锣湾和以前低调很多时,他才开始觉得有必要,对联商网及更多业界的朋友们做一个简单交待,关于铜锣湾的现状、他的行踪。 但陈智对公司的发展计划三缄其口,只是谨慎地表示,现在的发展很稳定,比去年好了很多。悄悄透露,2007年初到现在已经新开了5家铜锣湾分店,年内起码再开3家。当然,暂时也没有确定的定位、经营策略和媒体计划可供分享,理由无非是:去年是卖了少数一些店,目前的发展现状不方便说得很具体,很多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特别是一些资本上的合作洽谈——涉及到融资,商业计划书一定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性。 去年的铜锣湾窘境,陈智当然不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的事情总是有可能被误解,铜锣湾的发展范围又广,所以容易形成信息不对称,个别媒体和商家又比较浮躁。” 铜锣湾企业一开始就带着他的深刻烙印,企业动荡起伏,而创业陈智的性格、能力本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成长,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中最一脉相承的品格是一直在倡导创新,习以为常。学生年代崭露头角的他,堪称多才多艺,书法、口琴、文章等等不一而足,如此旺盛的兴趣和尝试欲,是他的好胜、贪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耳顺,人的年龄阶段和人生层次比其他任何标准都鲜活,或者残酷。以十年划界的人,非圣即愚。想陈智的事业变故,人们会唏嘘、张望、期待,他现在连时尚杂志都觉得能启迪灵感,不能不让笔者觉得他的不易,落寞英雄方显柔情——况且他并不觉去年的公司变故是“生命不堪承受之轻”,他能笑,还站在那里,就是无懈可击。
进入生活核心 年初,忽然有一天,陈智觉得自己洒脱了。“忙碌的工作不会改变,勤奋只会加倍,但生活模式会改变,以前比较机械,现在做事会更有计划性。以前只做事情,现在是认真关注生活。” “人要健康并不难”,善待自我。陈智前阵子从北京飞往海南三亚,边上的乘客是注册营养师,他给了陈智一个建议:多喝苹果汁就好了。陈智照做不误。 他以前到杭州的七八次,从不去西湖、胡雪岩故居、宝石山等景点,但现在是非得留一点时间看景不可;比如现在去上海,总是尽量先去朱家角、周庄、同里等地转一圈再到市区开会,以前叫心疼的三四个小时,现在是满心喜悦。 陈智笑称,一边在增长见识,输入活力,为看更多的美才要把事情做好。 铜锣湾总部所在地的深圳让他津津乐道的是速度,生活节奏很紧张,但适应这种步伐的感觉却很依赖,即便只是到附近的珠海住了几天——回来后连脚步都慢了,这是一个适合创业、市场化程度高、包容性强的城市。他是1987年开始到深圳的,当时供职于深圳商业集团,不久便辞职,经商,直到1996年铜锣湾摩尔在中国横空出世。 地理知识丰富,对城市的热爱近乎痴迷。他说自己现在每到一个新地方都很好奇、开心,不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故作矜持,放下心态,想拍照片就拍照片。他相信这些经历都是可以厚积薄发的,“等到资本可以承载你的梦想时,你知道的越多-给你实业上产生的灵感也越多。” 无法量化,却弥足可贵。
铜锣湾集团是一家专业性Shopping Mall集团,主营现代商贸流通业中的SHOPPING MALL业态,兼营大型综合百货店业态,拥有“CMALL铜锣湾广场”和“铜锣湾百货”两大品牌,截至2006年初,营业总面积逾500万平方米,拥有58个商业网点,遍布于全国20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中的49个城市,其中SHOPPING MALL(美式购物中心)51家。 铜锣湾集团还拥有多家大型综合百货店(DEPARTMENT STORE)。集团属下的铜锣湾广场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超过30家MALL的企业。 作为中国MALL业态的创始人,自1996年起对新概念美式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进行广泛研究,率先在中国提出“MALL”名词,并选定了“CMALL”作为品牌,于1998年将欧美SHOPPING MALL业态引入中国,创办了CMALL铜锣湾广场。从此,中国就有了MALL、主力店等这一类的名词,中国的商贸流通业就有了MALL业态。铜锣湾对MALL新商业模式及MALL新商业理念的强大传播,在短短的几年间传遍整个中国,掀起了MALL大潮,对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变革、升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影响深远;MALL的出现和流行对中国商业起到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MALL大潮又在国内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商业地产”。这一首创对中国流通业与地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铜锣湾集团专注于MALL事业,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的造MALL工厂。
转载请注明联商网出处,违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