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孟臣:时间是零售人的最大成本 | ||||||
| 作者:联商网-林国童;出处:《店长》2007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姓名:温孟臣
温孟臣,姓温,而且态度温和;良,对待下属时能将心比心;恭,在其位谋其政,工作一丝不苟;俭,省下来的开支都是商场利润,作为优秀店长自然有这个意识、行为;让,他很客气,同事、朋友们感受得到。
十年佳华人 中专毕业后,倔强、清秀的温孟臣孤身来到深圳,找工作大半个月均四处碰壁,正当他咬牙坚持时,佳华商场录用了他。或许是按部就班而水到渠成,又或者感念知遇之恩,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十个年头了。 21岁,1997年在佳华商场西乡总店当普通员工,三个月后成为商场日用部领班(这是公司的第一个领班岗位),1999年跟着老店长到公司的第二家店-沙井分店,之后到松岗店当副店长一年(包括协助筹备),2002年回到西乡总店当代店长(很快转正)。 西乡这个密集商圈里各竞争对手间穷追不舍,温孟臣算是名福将,到任后将日常工作从细节着手,并使门店销售大升,日销售额从20多万升到了近40万。2006年9月,他到了龙华店,这里是关外发展要地。店多隆市,给当地的市民带来了离不开的购物环境,从一定程度上造就和奠定了当地的消费,也取得了相应认可。龙华店开业较早,发展趋稳,这是相对竞争店的优势之一。 一些小说家总是能从一些人物角色的童年里找出一些信息来分析,笔者也尝试这样去问温孟臣一些问题。他的出身按说无可指摘,是个知书达理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他的性格却有些孤僻,不合作,甚至会拒绝父母的关照、安排,也许是男孩叛逆,也许是男儿自强,或者两者兼备,总之直到在深圳即将弹尽粮绝,还是不妥协,幸亏有百佳华的录用,一根“救命稻草”,成全了他的自立和意气。 在民族零售企业,一个店长总是能给他的店带来很多东西,比方贴标签,或者个人风格。他的店,在百佳华公司系统销售排行第二,两亿多。他太谦逊,他甚至很少提自己的管理经验,偶尔避重就轻,是他一贯低调抑或表达不畅?他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职场心得,细小的,软的。“承受压力的毅力在不断提高,思想有所升华,社会阅历在提高,结识了不少政府部门的人,也向更广更多的员工、顾客身上学到了更多更好的东西——在学校里绝对学不到。” 温孟臣的性格开始变得有弹性,柔韧,张弛有度,他觉得自己选对了这一行,而且一定会继续深造,毕竟一份工作之所以会做这么久,虽然有挫折,但是仍然无怨无悔。
批评与被批评 龙华店也在调整,和公明店的改革思路如出一辙。温孟臣认为自己在贯彻落实和执行公司政策上非常到位,对门店的综合管理素质也有较大改善——从损耗、库存控制、员工积极性、百货商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体现。 提起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同行,温孟臣的神色有些凝重,“我们庄总多次强调,零售要取得双赢、同时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信赖与支持,稳中求发展,我们有不认输、积极面对竞争的精神。” 他还告诉笔者,不仅与同行竞争中能如切如磋有所提高,在和公司领导的接触中也能改善自己对待门店下属的方式。 有一次,管理层来门店视察工作,因为看到温孟臣一个下属的小失误而对他大发雷霆,店长固然有相关责任,但如此当面粗暴的态度到底应不应该,出于礼貌没跟上司争吵,但影响到工作情绪的影响。他开始联想到自己与门店同事的相处,即使做错了事,大多数人还是很难一下子接受别人当面质问的,领导的批评艺术很重要。
时间是最大代价 不断充电的同时,温孟臣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公司有归属感,在商场有责任心,督促员工为和谐共处形成共识。 对于压力,他看成是好事,“让自己更强”;认为零售业最大的困难就是对人的管理,对公司的文化深感自豪,“认真务实、守信全优”;在管理员工方面倡导的是,“跟同事相处,建立在互相尊重、和谐的前提下,才能有一个好氛围。员工犯错了,我们应该以教育为主;作为管理者,应该多倾听员工的诉求,更多地给他一些指导、教育,要引导他们融入、上进。” 对家人的歉疚是温孟臣最难以切齿的,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他非常感激。逢年过节却忙得不能离开店内,只能打电话问候他们。
1.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怎样的?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3.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4.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5.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6.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未答) 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未答) 8.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9.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10.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11.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12.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13.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14.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15.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16. 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17. 何时是你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 18.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