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企业如何制定薪酬策略 | ||||||
| 作者:赵林燕;出处:《店长》2007年8月号 总第34期 | ||||||
|
||||||
零售企业通常用的八种工资制度。 第一是绩效工资制。分配原则是根据员工近期绩效分配工资,特点是与绩效直接挂钩,工资随薪酬浮动,适用对象是一线销售员工,优点是激励的效果非常明显,有利于控制成本,但缺点是易助长员工短期行为。 第二是职位工资制,分配的原则是职位的价值,特点是工资随职位上升。适用对象是管理人员,优点是鼓励员工承担责任,但是有一个缺点受职位的限制,在于企业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不升职就没有机会加薪,因为除了升职基本上没有加薪的机会。这个不是合理的现象。 第三是技能工资制,分配原则是按照员工拥有技能分配,特点因人而宜,你技能提高了,工资就提高,技能提不上去,工资就不能够提,适用对象是技能创造价值的员工,缺点是技能认证比较复杂,并且容易造成劳动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增加。 第四是人力工资制,更适用于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缺陷是要人力量化,比较困难,是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人力模型,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字模型,这个需要很高的专业度,针对我们中小型企业来讲,会有成本大于你收益的可能。 第五项是年工工资制,最早是源于日本企业,因为日本企业是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从进入公司到退休,为了稳定员工的安全感,所以有年功工资,在百货业当中经常会看到,比如太平洋公司有年工工资制,但是现在很少企业采用这个政策。 第六是结构工资制,是综合考虑员工的绩效,这也是用的比较多的工资制度,特点是包含基本工资,年工工资、绩效工资、职位工资等多个部分,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综合考虑综合员工的付出,公平感和激励性都比较好,但是设计比较复杂,对我们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专业度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第七是谈判工资制,在我们企业当中也是会经常应用,适用于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初创的时候,还有一种是针对特殊岗位和高层岗位,市场是非常稀缺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拿工资标准套的话就不行,所以要运用谈判工资。 第八是年薪工资,通常适用于公司的高管,但是也会有缺点,也是我们经常感受比较多,当你实行年薪制的时候,有一部分钱是年底统一结算,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讲,可能会有短期的效益,其实这一点在我们以前工作实践当中也会遇到。比如我的一个店长实行年薪,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但是漏一个考核指标,就是人员培养,不考虑培养人,有没有后备人才队伍,这个不考虑,如果单纯实行年薪制,会造成企业经营者短视的行为,指标以外的东西不会考虑,他不会考虑没有人才建设,不考虑明年,他不会考虑这些。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 不同的工资制度适用于不同的公司,同样不同薪酬策略也是适用于不同企业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一下,薪酬分成几个部分,即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基本工资、福利。我们可以评估一下我们所在的企业是哪一个阶段,我们采用哪一种方式更好。 比方说我们现在处在企业发展的初创阶段,这个时候短期激励,可能采用股份的激励,现在谈利润分享,你公司刚刚开始做,还没有产生利润,谈这个就太远了。还有长期激励,基本工资是企业初创的时候,还没有产生效益,你给的工资略低于市场水平,针对新创的企业,包括我们异地开公司,我有一句话,就是先保证数量,再保证质量。我现在还没有产生效益,但是有了这些人以后,逐步的轮换,福利当然也是低于市场水平,这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所以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企业在初级阶段的时候,福利可以低于社会水平。 当你企业处在增长的阶段的时候,你要考虑你的工资等于市场水平,因为你现在已经有了支付的能力,当然你的福利可以低于或者等于市场的水平。当你企业进入成熟的时候,你要考虑跟国家法律接轨,跟社会竞争接轨,提供的薪水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市场水平,提供的福利也必须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市场水平,当你企业处在衰退阶段,这些都不用考虑了。 我们的薪酬可能优于、等于或者低于社会水平,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企业可能处在成熟的阶段,有这样的能力支付高于社会水平的工资,可能老板不乐意,他以前招一个文员只需要1000块钱,为什么现在要1200元,这个需要跟老板分析:如果我们是采用薪酬领先的策略,就是我们工资的成本负担比较高,因为直接增加了我们的成本,但是我们对员工的激励和吸引性是增大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高了,所有上面的一切会直接导致绩效增加,公司的利润增加。但是如果你采用市场匹配策略,工资成本差不多,因为市场付这么多,我也付这么多,但是对员工的激励可能是一般的,如果家乐福招一个处长5000元,茂业百货招一个经理也是5000元,可能不会考虑到我茂业来,因为家乐福是大卖场。所以我的薪酬水平虽然跟市场一样的,但是我对员工的吸引力其实不强的,同样员工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谈不上。 我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当某些岗位忽略,没有跟市场匹配的时候,可能另外一家企业多给100块钱的工资,比如收银,可能就会跳槽。同样他的工作效率很低,对企业创造的价值自然低,经过三个比较,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你的薪酬处于市场匹配地位,平均薪酬并没有为企业降低成本,员工高流失性是企业最大的损失。如果你是市场的滞后策略,你不但不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员工不满意,对企业不忠诚是企业最根本的危机,你再没有一批伴随企业成长的人员,对一家企业来讲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制定我们薪酬策略的时候,根据企业支付能力说服我们公司的决策层,怎么判断、选取适合我们企业薪酬的策略。
制定薪酬策略需考虑的两个因素 如果考虑薪酬策略,至少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企业薪酬的动因。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是需要发展的,发展就需要招聘,招人做什么?是来做事情的。薪酬是激励员工创造价值最大的动因,你薪酬都没有了,员工不会给你做事情,这是最起码的动因。 我们说需要考虑,虽然薪酬是员工考虑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要产生价值。但是作为工资体系的人力资源人员,我们也要考虑我们的老板,我们的决策层他们在考虑什么,只有员工和老板的想法形成结合点,我们工资体系才是有效果,我们老板会想什么?他会考虑,我付了工资,我工资内部的公平性有没有,再者,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有没有,他满意不满意,你做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你的方案是否是有激励性的,你的工资必须要和绩效挂钩,是加法还是减法的问题,是一定要和绩效挂钩,你必须要把决策层老板考虑的问题,一并给他,否则你的薪酬方案是批不下来的。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成本的哲学。我们作为连锁经营企业来讲,特别是百货业、超市也来讲,经常听到一句话,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你的人多,你发工资就多,作为我们零售业来讲,最大就是两个成本,一个是人力成本,第二是租金成本。水、电、气那些费用可以转嫁给供应商,但我们同样也要考虑。我们的老板在想什么?他会考虑你制定这样的薪酬,在外部有没有竞争力;我公司是否承担得起;第三个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关系,经营成本如果一个月是100万的话,人力成本占多大的比重,跟同行相比是什么样的状况;你薪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制定了这个标准是动态发展的,是需要调整的,一系列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措施和手段保证。 举个例子,因为刚才讲了薪酬策略要考虑很多内容,这家公司制定了这样的薪酬策略,第一点本地竞争能力,提供比本地区相同或类似职位平均薪酬稍高的水平,我永远做第二或者第三就可以了,适用于绝大多数职位,薪酬处于市场略高的水平不代表所有岗位是这样,我应该绝大部分岗位都是这样,剩下少部分岗位可能处于市场水平最高位,也可能处于下线,跟市场供求水平挂钩。同样吸引竞争对手甚至不同行业的各级人才,我们做连锁百货,有些岗位必须在这个行业才能找到,比如采购人员、营运人员,但是有些人员可以跨行业,比如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管理,我们除了要关注跟同行相匹配的市场平均水平以外,我们还要考虑跨行业,比如人力资源,在制造业、零售业、IT是什么样的水平,你略高于他,但是不是最高就可以了。(节选茂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赵林燕女士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