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董晓康 籍贯:浙江杭州 职位:“杰西卡小屋”老板 地址:杭州庆春路170号 业态:家居 开业时间:2006年12月24日 建筑面积:100平米 员工数量:4人
人们频繁地穿梭于城市喧嚣,同时也期待回归自然,那种弥漫着花香的生活。浮躁的都市人试图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游离在乡村与都市间,于是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营造私人空间。
匆匆地行走于庆春路上,你会为它驻足,乳白色的小栅栏,圈起的是一份怀旧。抬头一看“杰西卡的小屋”,屋檐下两盏英伦风格的小灯格外抢眼,脚步会不由自主的迈入店里,哦,像跨入了童话世界般,精美的餐桌、别致的餐具、白色的家具,芬芳的鲜花,木制挂钟在粉黄的墙壁上“滴答”“滴答……”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家吗?回过神离的思绪,细细打量起整个店面,几十平米的店面放满了各种家居用品,大到衣柜小到杯子,琳琅满目,跃层式的结构,白色雕花楼梯延伸至二楼,将小店衬托得更具异国情调。
一回头便撞上女主人笑盈盈的眼眸,董晓康——小屋的女主人。
2001年开始店主经营的是茶楼-青春阁茶楼,但是铺子的楼上都是住家,茶楼的茶客们打牌,搓麻将会产生噪音吵到邻居,排污的问题也不好解决,董晓康被迫改行。
她称呼“小屋”为杂货铺,这种铺子在国外随处可见。杂货铺就是这样,卖得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主人的一份心情。杰西卡的小屋经营了半年多,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的喜爱和执着,铺里所有的家居饰品都经过她的精挑细选。
《店长》(以下简称“问”):您的创业初衷是什么?
董晓康(以下简称“董”):以前,我在这里的茶馆(物业前身)上班,那时帮我哥哥打理茶馆的上上下下,2000年之后他不做了,我就把店接了下来,自己和房东签了合约。起初也是经营茶馆,后来被迫改行,之前经常到隔壁的“卡文的家”做客。他们卖的是乡村风格的家具,我太喜欢了!很羡慕,也想开一家,在朋友的支持、鼓励下,杰西卡的小屋在2006年圣诞前夜正式营业,做家居只是一念之间。
问:他们比你开得早?
董:对,他们开了一年半了,我们算是邻居,当时还比较犹豫——担心自己开家居铺会影响他们的生意,但实在是喜欢!现在我们两家在错位经营。
房价的节节攀升也带动了家居装修行业,环顾近年来的时尚界,一直推崇怀旧、复古,家居的流行趋势也趋向回归自然,去年的新古典主义只是星星之火,今年的ART DECO、自然风格已呈燎原之势,它们以乡村风格为基奠,只不过在被冠上各种名称的乡村风格后变得更加精致而已。这其实只是换了个角度继续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绪。
董晓康一直关注家居流行的趋势,最初只是出于本能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她很自信地说,女人自己也要有一份职业,喜欢的,或者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这是出于对生活的追求,对事业的另一种诠释。
问: 开业初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董: 进货,刚开始的三四个月我始终在跑,跑市场,跑厂家……货源在广州、深圳、潮州,我进货的数量不多,所以厂家给的价格会比较高,就拼我的眼光了。他们的态度不会很热情,有时候交货时间也推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虽然有很多经济、实惠的东西,可是商品质量难保障,为了杰西卡小屋(Jassica)的品牌,我尽量不去拿那里的货。
在商品的陈列上,女主人费尽心思,她细心留意顾客,发现她们总是先朝左边观望后再转向右边,于是她就把价位和档次比较高的商品放在左边。笔者好奇地询问,在仅有的空间里摆放如此多的物品会不会显得有些拥挤、凌乱?她淡淡一笑解释道,这就是杂货铺的感觉嘛,就是要让顾客慢慢淘宝的地方。
能否营造柔和的意境美,是家居布置的重点,同时也是衡量个人“精神家园”是否优雅的标准之一,在考虑家具实用性的同时也应赋予其情感和生命的意味,这是追求品质生活所必须的。
问:店也不大,起步又晚,单打独斗,这家店主要靠什么来经营?
董:一种眼光,一个整合。我坚持货一定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我们说的欧美风格,它是有几个组合的,藤系、铁艺、陶瓷、手绘,布艺等。比如手绘系列,它就是基本上手工完成,不是那种机器大批量出产的。什么叫乡村风格?让人家觉得一看就是乡村风格的东西,这里面包含了审美过程。
问:你该怎么淘?
董:去找有关家居装饰的相关资料,我还会让我的朋友发一些国外的图片给我,特别是国外家居店或家庭的内部装修照,我这种类型的店在国外很普遍。
阳光穿过透亮的玻璃窗,鲜花贴墙绽放,伴随着依稀有树影婆娑等图案的挂盘,典雅的原木桌椅隐藏在铺子的角落,空气里飘浮着小家碧玉般的情思。别致的小餐具,鲜红的玫瑰与纯白的书桌不期而遇,绿叶在火红中攒动,床头柜上静静地摆放着昔日欧美黑白电影中的电话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