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划活动中的文化导向 | ||||||
| 作者:风兮;出处:《店长》2007年8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端午节那几天,“粽子”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零售商其实每年都有这样一张牌,用来宣传文化,拉动客流,增加销售。当然,过年过节是企划人最活跃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商机无限。想利用这个噱头谋取点利益的不光是超市,很多有关的商家也都加入了进来,包括酒店、饭店等餐饮。 今年的粽子有点贵,和以前的月饼一样,价格从几元卖到了几千元,四五层的包装真怕消费者找不到粽子,也怕没见过粽子的打开包装不知道吃什么,捆绑的包装从包括水果到名烟洋酒都有,就差和房子、汽车捆绑卖粽子了,应该不是不敢想,还是有点不敢做。其实在这样的商业活动中,企划活动文化背景的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 笔者认为,作为企划人,计划执行商业活动除了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以外,还应当注意企划活动中的文化导向。 商业企划活动都是需要传播出去的,让大家了解,接受。国内很多大型超市的宣传海报印刷数量比当地的某些报纸数量还要大,甚至覆盖面也更广,形成的市场影响面可想而知,更别说配合户外、电视、报纸的宣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对消费者的意义,就不光是引导购物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曾经看到过一副幽默画,一个孩子在考试填字空的时候将“有(志)之士”填写成“有(痔)之士”,讽刺现在社会中广告主篡改成语的结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少年儿童身上更是深刻,内容夸张了点,但道理却很简单,很实际。像“七夕”这样的传统节日,已经完全被“情人”的内容代替,早已经偏离了歌颂勤劳、智慧的主题。很多企划人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追求利益当中选择了只适应赢得利益的东西而偏离主题文化的轨道。 在对外的企划活动中,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科特勒在营销的分类中提出社会营销是营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类的大量活动,资源紧张、过度浪费、生态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应该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作为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企划人,这个企业终点商业活动的具体策划者和实施者,当然要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化具有相同的意义,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拓展,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情,而不是特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体,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想要步入和谐的社会,文明的社会,社会文化的推广就不光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情,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企划人也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对外的企划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意识,这不但是对消费者,对社会资源,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可,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手段,是形成企业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以,笔者觉得企划人的企划活动除了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以外,还应当承担起正确引导社会文化导向的作用。 这是义务,也是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