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消费品“涨”声不断 | ||||||
| 作者:本刊编辑部;出处:《店长》2007年9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进入2007年以后,人们发现猪肉涨价了,方便面、快餐、洗涤用品也涨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人们疑虑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商品涨价。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我国食品类价格出现了较明显的上涨,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6年,整体居民价格指数呈现平稳增长,但是幅度很小。进入2007年以后,居民消费指数除了4月份的增幅略有回落之外,基本呈现逐月上升趋势。在7月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发布会上称,下半年价格总体水平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最终的幅度取决于秋粮。 从八大类别看,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鲜蛋价格上涨30.6%,水产品价格上涨5.4%,鲜菜价格上涨18.7%,鲜果价格下降12.2%,调味品价格上涨4.5%。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本次的物价上涨风潮中,食品价格指数屡攀新高,功不可没。进入2007年的第一个月份,同比2006年1月份,已经上涨5%,到七月份就攀到15.4%。 由下图可以看出,在食品类商品中,以油脂、鲜蛋和肉禽的涨价幅度最大。在2006年的8月份,这三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还是跌的。从2006年9月份,这三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一路上扬,到了2007年8月份,同比都上扬了30%以上,尤其是猪肉的价格,几乎上扬50%以上。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称,进入7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看涨,月末比月初上涨19%。新发地、水屯等批发市场表示,目前生猪来源依然紧张,随着9月各大学校开学以及“贴秋膘”季节的到来,北京猪肉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食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际市场粮油涨价的影响。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必然会引发粮油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其次,成本增加的推动。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来源多元化,造成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粮食是基础性产品,粮价上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上升。 第三,生猪供求的失衡。去年猪价过低,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在南方部分地区的猪蓝耳病疫情,造成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受去年猪价过低和疫病的双重打击,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这是近三个月来猪肉价格两次大幅度上涨的直接原因。 曹司长同时还指出,个别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有的行业协会召开会议,号召企业集体涨价,转嫁成本增支压力;少数企业和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有的企业趁机哄抬价格;个别媒体炒作和不实报道,不法分子造谣惑众、捏造涨价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