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生|店长的职业化智慧
作者:陈继展;出处:《店长》2007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您是否一再抱怨环境问题?抱怨老板不公,抱怨员工无能,抱怨企业内皇亲国戚四处横行,抱怨集团战略不符合实际情况,抱怨薪酬与个人付出不符,抱怨市场环境太烂,竞争太激烈……如果以上任何一点,您的回答是“是”的话,就说明您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职业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任命、单位分配、领导安排弱化了个人的职业化;以国人之劣根性,称兄道弟、“差不多”、“有关系好办事”替代了个人的职业化,但在今天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严峻环境下,“非职业化”正逐步被“职业化”所替代。

    非职业化的危害

    零售店长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一人(财务监督)之上,万人之下,承担着巨大销售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作为一个独立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特权。由于零售行业的技术含量并不太高,且又时值零售快速连锁扩张期,许多店长都是短短数年间从一线一路拼杀过来,更多是属于经验型,而非知识型管理者。企业在给这些店长提供经验培训的时候,并没有给员工提供有关“职业化”的培训。

    一个职业化的经理人应该遵守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企业招聘经理人的目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经理人的个人利益按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通过业绩杆杠得以体现,但事实是许多经理人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任人时因拂不了亲朋好友薄面大肆招聘“关系户”;处事时企业和个人利益混淆,对权利范围之内的利益大出其手、主观分配等等。以某零售企业的管理典型为例:某门店中层为集团高层亲系,店长在管理这位中层的时候总觉得有所顾忌,该中层也仗着关系在企业内任意妄行,该中层的一名部下也是店长的关系户,由于有店长这层关系,该部下对中层的管理也爱理不理,于是企业就出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这些都是作为经理人不够“职业化”,破坏游戏规则的表现,从高层到店长,其结果是企业整体陷入“人治”的无间道。

    如何职业化

    如图所示,简单的讲,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三个基本内容,企业无法对员工的职业化素养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只能通过企业文化进行影响,或在招聘期就对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进行考核。店长不但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化素养,更应该以身作则地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包含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企业后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企业通常可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公司统一的行为规范。

    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通俗的说就是你有没能力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如职业资质、学历证明等;另一个能力就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即包括沟通、协调、配合以及对自己的有效管理,时间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可以这么说,一个职业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较高的员工,他的整体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可以通过在学习中训练得以提升。

    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经理人,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经理人,一个团体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它必将成为一个社会尊敬的企业。这就如同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必定可以战胜那些杂牌军、儿童军一样。店长作为驰骋零售沙场的将军,怎能不对员工及自身的职业化进行严格的训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