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争取你,我的顾客
作者:丁贤华;出处:《店长》2007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思考一:
如何聚焦——成千上万的顾客中,谁正在和将要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

    支撑我们商场的目标顾客群是谁?前20%的核心顾客(A类顾客)又是谁?如何从不同纬度识别其消费需求?

    对策:顾客识别、分类

    通过消费金额、消费频次、VIP积分等将顾客划分为ABC三类:A类是指为数不多、但购买金额大的顶层顾客,即我们常说的大客户;B类指数量较多、购买金额少的顾客;C类是指一般顾客,介于AB之间。我们管理及服务的重点应为核心的A类顾客群,同时照顾其他顾客。

思考二:
如何分析——我们的顾客有什么特点?他们需要什么?

    我们来看一段有关高收入消费群的描述:高收入消费群三高群体,即高学历、高品位、高消费,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大品牌,并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品牌偏好,且对品牌偏好大于价格上的诱惑;高收入群体忙于工作,而在生活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规律性,所以他们喜欢一次性购足,受其社会地位和品位的影响,在购物时也期望商家能给予特殊的尊重和关照;通常他们的期望值较高:他们注重细节,注重营销方式及氛围,对品质的要求较高;他们时间观念强,他们要求快捷、守时、便利,彰显尊贵。
    那么,除共性特点外,A类顾客群的特点和需求又是什么呢?

    对策:顾客记录、分析

    通过柜台的VIP登记本,对核心顾客进行追踪、记录;每位核心顾客建立VIP手工档案,并定期汇总完善VIP资料,尽力了解和记录核心顾客的偏好(须注意消除其厌恶感)。通过成功接待案例累积、大单跟进、定期与员工、顾客进行沟通访谈,顾客回访、专题调研等,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归类、分析。逐渐地,有名有姓、个性鲜活的AVIP顾客就会一一呈现了。

思考三.
如何设计个性化服务——如何给他们想要的?如何搭建及搜寻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超出其期望值?

    对策:“攻心为上的个性化服务

    锁定A类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人为本,寻找切入点,尝试与其保持长期的沟通与互动;注意应给顾客适当的回报,让其产生尊贵的感觉。

  像拨开层层的迷雾,我们认识了服务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将目光锁定在A类顾客。在此强调,我们更关注A类顾客,并不代表BC类顾客就不重要,只是我们针对顾客需求特点进行了不同类别需求的区分。A类顾客除了对我们有较高的回报外,更是消费潮流的代表,他们中的多数为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消费领袖。研究和关注他们也就是在关注我们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众所周知,零售商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服务和环境。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两点:一是顾客的期望是什么,二是我们又能在哪些方面用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期望。

    关注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我们从顾客声音中努力识别上帝对我们的期望,明确了顾客的需求,成立以店长为首的满意度改进小组,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且从易到难逐步落实。顾客购物,最先感受的是购物环境。我们通过对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分析得知:超市通道不畅、场内地面及商场周边环境卫生较差、百货楼层促销喇叭噪声较大等,是顾客期望得到改善的具体方面。据此对商场的内外环境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针对顾客意见集中的方面进行了整改。
    
首先对场内商品的布局进行了调整,让顾客更便于寻找自己需要的商品。根据顾客购买动线和顾客购物习惯,对超市的商品布局陈列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使品类陈列不但清晰而且相互关联,超市通道也显得更加宽敞。其次是提高环境卫生的检查标准,就顾客可能重点关注的方面达成共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最后,在商场的外部治安环境上,我们经常与当地执法部门联合,打击发生在商场周边的偷盗行为,让顾客更安心地来商场购物。为了吸引有车一族的顾客,我们改造了停车场的环境,还对防损员进行了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指挥车辆方面的培训,给开车前来购物的顾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调查统计了有车族顾客的购物习惯和喜好,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更好地满足了有车族顾客的需求。
    
商品质量一直是商家的立业之本。为确保顾客购买的商品质量可靠,我们成立了专业的项目小组进行整改:
    
第一,要求全员树立质量高于销售的理念,严把商品质量关。第二,积极收集关于质量方面的外部信息。第三,重视顾客安全管理。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及时与顾客取得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尊重并引导他们了解商场的改进情况。

    关心员工成长,增强员工归属感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员工的主人公意识,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团队,这是所有管理者都不可回避的课题。
    
首先,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听取他们的声音,掌握员工对公司的需求与期望。针对现在大部分基层员工为“80年轻人的特性,商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沟通会,及时了解他们对公司的认识、建议及对工作的态度,帮助他们解答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商场还开展了不定期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零售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大家明确公司的快速发展将给自己带来哪些挑战和机会,同时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随时等待公司的召唤。在倡导以业绩为主的工作氛围中,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
    
其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后备管理人员。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商场提出每一位管理人员必须培养一名接班人。商场的每周办公例会,也要求各分部经理带一名值班经理参加,参与决策讨论分析,及时了解公司发展动态;锻炼值班经理分析、归纳、整理和汇报总结的能力,为公司培养后备人才。

    帮助供应商发展,培养供应商认同感

    为了提高商场销售,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执行一个群策群力共达目标的制度。凡关系到商场的重要决策或公司一些重要政策的推行,我们都采取集体讨论制定行动方案。同时,我们视供应商为合作伙伴,关注专柜销售成长,培养专柜员工销售技能,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
    
首先,各分部每季度的销售目标下达采取集体决策制。让大家都能明确公司对商场的经营要求。商场领导与管理人员采用讨论方式,由下至上进行讨论,寻找影响因素,识别各个季节品类销售卖点特征,并要求每个管理者必须挑战自我,制定挑战目标和保底销售线,并在办公会达成共识,确定分部销售目标。
   
其次,通过留心员工的言谈,及时了解顾客的声音,采取文化营销和直接营销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专柜销售,重点针对各个节日概念采取营销活动。同时让员工更好地了解顾客和尊重顾客,向顾客传递时尚健康的生活资讯,引领他们尽享购物的乐趣。
    
再次,关心供应商的成长,尤其是培育新品牌。我们采取海报、短信和大型促销等宣传方式,及时与顾客沟通,宣传新进品牌的商品特征。实行优势品类、品牌管理跟进制,把品牌升级销售目标、欲引进品牌标准目标等分解到具体管理人员,定期与供应商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品牌的发展规划和货源管理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增强每一位管理员为供应商服务的意识,最终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管理的认同。只有通过针对顾客、员工、供应商方面的三管齐下,才能达到持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的目标。市场竞争环境只会越来越激烈。面对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时刻聚焦顾客需求,才能持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