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什么争取你,我的顾客 | ||||||
| 作者:丁贤华;出处:《店长》2007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思考一: 支撑我们商场的目标顾客群是谁?前20%的核心顾客(A类顾客)又是谁?如何从不同纬度识别其消费需求? 对策:顾客识别、分类 通过消费金额、消费频次、VIP积分等将顾客划分为A、B、C三类:A类是指为数不多、但购买金额大的顶层顾客,即我们常说的大客户;B类指数量较多、购买金额少的顾客;C类是指一般顾客,介于A和B之间。我们管理及服务的重点应为核心的A类顾客群,同时照顾其他顾客。 思考二: 我们来看一段有关“高收入消费群”的描述:“高收入消费群”为“三高”群体,即高学历、高品位、高消费,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大品牌,并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品牌偏好,且对品牌偏好大于价格上的诱惑;高收入群体忙于工作,而在生活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规律性,所以他们喜欢一次性购足,受其社会地位和品位的影响,在购物时也期望商家能给予特殊的尊重和关照;通常他们的期望值较高:他们注重细节,注重营销方式及氛围,对品质的要求较高;他们时间观念强,他们要求快捷、守时、便利,彰显尊贵。 对策:顾客记录、分析 通过柜台的VIP登记本,对核心顾客进行追踪、记录;每位核心顾客建立VIP手工档案,并定期汇总完善VIP资料,尽力了解和记录核心顾客的偏好(须注意消除其厌恶感)。通过成功接待案例累积、大单跟进、定期与员工、顾客进行沟通访谈,顾客回访、专题调研等,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归类、分析。逐渐地,有名有姓、个性鲜活的A类VIP顾客就会一一呈现了。 思考三. 对策:“攻心为上”的个性化服务 锁定A类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人为本,寻找切入点,尝试与其保持长期的沟通与互动;注意应给顾客适当的回报,让其产生尊贵的感觉。 像拨开层层的迷雾,我们认识了服务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将目光锁定在A类顾客。在此强调,我们更关注A类顾客,并不代表B、C类顾客就不重要,只是我们针对顾客需求特点进行了不同类别需求的区分。A类顾客除了对我们有较高的回报外,更是消费潮流的代表,他们中的多数为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消费领袖。研究和关注他们也就是在关注我们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众所周知,零售商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服务和环境。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两点:一是顾客的期望是什么,二是我们又能在哪些方面用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期望。 关注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我们从顾客声音中努力识别“上帝”对我们的期望,明确了顾客的需求,成立以店长为首的满意度改进小组,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且从易到难逐步落实。顾客购物,最先感受的是购物环境。我们通过对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分析得知:超市通道不畅、场内地面及商场周边环境卫生较差、百货楼层促销喇叭噪声较大等,是顾客期望得到改善的具体方面。据此对商场的内外环境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针对顾客意见集中的方面进行了整改。 关心员工成长,增强员工归属感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员工的主人公意识,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团队,这是所有管理者都不可回避的课题。 帮助供应商发展,培养供应商认同感 为了提高商场销售,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执行一个群策群力共达目标的制度。凡关系到商场的重要决策或公司一些重要政策的推行,我们都采取集体讨论制定行动方案。同时,我们视供应商为合作伙伴,关注专柜销售成长,培养专柜员工销售技能,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