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斌良:争做杭城摄影第一楼 | ||||||
| 作者:郎天舒;出处:《店长》2007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姓名:胡斌良 年龄:30岁 籍贯:浙江金华 职位:锐摄影工作室总经理 地址:杭州市建国北路河滨公寓1栋501室 业态:专业店 开业时间:2007年7月 营业面积:120平方米
打破影楼传统 “称呼的话,叫我阿斌就好了,朋友都这么叫我的。”阿斌随和的自我介绍后,就把笔者引领进了他的“锐摄影工作室”。 摄影工作室,是不同于影楼模式的一种新摄影经营方式,它是影楼的化身,也是摄影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被越来越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接受。 现在各个大小城市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摄影工作室的身影,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破土而出,并且迅速成长,从而打破了以往影楼一统天下的格局。工作室可以说是影楼的“叛乱分子”,因为这些创作者大部分都出于对艺术的追求,对梦想的渴望,对单调如一工作的厌倦,以及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他们勇敢的选择了反叛。阿斌就是这群人中一位迅速成长的新秀。
阿斌99年从金华一所高中的机械专业毕业后,来到广州和朋友做建材生意。平时工作之余,朋友们聊天,阿斌发现很多朋友都对摄影方面的话题感兴趣;大自己3岁的亲姐姐之前也是学这个专业,当时正在一所摄影学校授课,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并且对行业内的情况很熟悉。长期的耳濡目染,阿斌对摄影行业也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姐姐商量,两人一拍即合,打算回杭州开一家摄影培训学校。 有想法容易,实施难,任何一个创业者刚起步时都很辛苦,阿斌也不例外。2004年学校刚开起来时很寒酸,只有姐姐一个老师不说,资金也很困难,都是靠姐弟俩这几年的积蓄。为了宣传,姐弟俩更是亲自到街上发传单,“刚开始的确很不好意思,可是要创业,自己不做谁来做呢!”阿斌感慨道。现在阿斌依然清楚的记得第一期只有4个学员,每个学员都是姐姐之前的学生介绍来的。 整个04年,培训学校的学员都还不是很多,学生的学费都不够来交房租等支出,阿斌却很乐观,一点没有退却的想法,反而却有了做下去的信心,“我觉得创业的快乐远比困难要多,我们教过的学生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他们出去自己开店后取得哪些成果,这都给了我和姐姐继续干下去的动力!” 到了05年以后,通过朋友介绍来找姐弟俩学习摄影的学员逐渐多了起来,而且也有一些摄影人才毛遂自荐的想到这里来授课。发展到现在,新视觉培训机构已经有6位专业摄影老师和其它专业人才,是集摄影、化妆、美工于一体的人才培训机构。今年7月,姐弟俩又在学校附近租了另一间屋子作为“锐摄影工作室”,扩展了业务范围,开始为个人提供摄影服务了。 因为姐弟俩一直经营的培训学校主要就是为专业商业摄影工作室培训人才的,现在自己也加入到商业摄影的竞争中,互相是否会有影响?阿斌展现了他的自信和独到见解,“商业摄影这个蛋糕,不会因为你多几家影楼,多几个工作室而使竞争更激烈,反而是把蛋糕做大了,市场是很大的。” 做杭州最好的摄影工作室 关于摄影工作室,笔者从阿斌那里了解了许多。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的进步,数码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人类思想观念的开放,对本来就已经大众化的摄影有了更高、更好的理解和需求。八十年代的时候拍照只是为了体验新鲜;到九十年代,人们为了留念而拍照;到了现在人们不光是留念自己,而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留住美好的回忆,所以对摄影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与影楼的不同,工作室本身没有影楼的死板流程,大多的工作室都是根据各种各样的顾客需求而产生的,为了张扬个性与追求独特,针对各个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而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使得服务更具人性化,更加随和,以之来适应客人。 工作室一般都不具备影楼的豪华店面,但却拥有强大的制作和智囊队伍,他们不再是影楼生产线上的“罐装工人”,而化身为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想象的艺术家,在各自的工作中追求更高的自我创造力,他们是后起之秀,他们改写了商业摄影的历史。 阿斌现在主要负责的锐摄影刚开业两个多月,发展状况却很好。两个摄影师下个月的周末都已经被预定的客户排满了;有外地的影楼注意到了杭州有这么一家锐摄影照片做的很好,提出要合作,需要锐摄影的作品作为他们影楼的样照。同样,姐姐主要负责的新视觉培训也越来越好,学生中互相介绍来的人很多,这种口碑传播方式比报纸、杂志等媒体传播还要有效,每期三分之二的学员都是在外地开影楼的,尤其是上海的学员很多。 阿斌介绍,杭州目前有30多家摄影工作室,但是还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大家都差不多齐头并进,不像成都的V2摄影工作室那样有特别大的名气。这种情况下,阿斌认为更适合自己摄影工作室能够率先发展起来,“我想把锐摄影做成杭州第一的摄影工作室,在二三年内,成为杭州摄影界的领跑者。” 摘要:我想把锐摄影做成杭州第一的摄影工作室,在二三年内,成为杭州摄影界的领跑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