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管理——商业管理的未来走向 | ||||||
| 作者:慕献军;出处:《店长》2007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没办法也无需去计较,反正近来内资、外资连锁店长的关注点和压力重心愈来愈泾渭分明了。内资店长的关注点转向业绩,“以业绩论英雄”的呼声在不断地向主流重心渗透;而外资店长则越来越感觉到标准化的压力,“执行到位”成为了外资店长的关注重心,而且随着外资连锁逐步铺开,标准的执行在店长的考核上可能还要加大比重。 于是,国内零售就连锁管理走向“标准化”的议论和提法也就越来越热,标准化仿佛是一剂内资连锁做强自己的灵药,讨论零售连锁,非“标准化”不谈,可喜之余,总有些惴惴不安…… 标准化,工业文明的产物 了解目前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零售巨头,近距离体验这些品牌的标准化作业,就会发现标准是那么的重要。以KFC为例,看看他们的卫生间清理记录、厨房作业流程、每个店面各行其是的配合,可以看到他们的标准是如何的细致…… 细致的叫人郁闷。笔者作为一个中型企业的管理者,一直觉得希望有完整的流程来规范,可看到这样的标准,也觉得郁闷异常,把人看成什么?机器啊!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工业革命的问题,工业革命不仅仅带给了西方社会工业成果,在更深层次上是对西方社会的生存方式在思想领域进行了洗脑,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对工业革命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发展在管理理念上的奠基。 模糊管理,东方商业的精要所在 也要说,东方文化的精髓落实到管理上就是“模糊管理”。与KFC相比,首先是一个工艺上的区别,KFC的标准是土豆条进入多少度的油中,炸几分钟出锅,但在中国的工艺标准上就是“温火慢炖”、“火候把握”非常玄妙,但又非常精到。 中国商业的商业管理制度建设多于标准化建设,模糊管理重于数据化管理,人文教化优于规范化培训。所以模糊管理就成了中国商业管理的核心,也成了中国商业管理的典型模式,这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的。 文化管理,未来商业管理的核心模式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已经见弃于管理科学界,虽然在KFC、沃尔玛等巨头品牌下,管理模式还在以科学管理为思想基础,但是终究走向不容乐观。沃尔玛在中国发展缓慢就印证了这一点,同时,零售创新型人才不能为巨头企业所容,也是一个典型的注脚。 中国商业局限于封建社会的制度下,成熟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反省于改革开放的浪潮里,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商业的百年之路,其定位自我发展模式的历程是在追赶巨头、搏弈大鳄的道路上进行的。但是中国商业得益于5000年文明的滋润,受益于哲学化社会的滋养,领略到了商业最为核心的所在,脱胎换骨,将会找到一条领袖全球商业管理革命的道路。 商业的本质是流通,本身不创造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的体现却总是附着在所流通的商品上,这个劳动价值一方面是劳动者的价值,一方面是劳动者工具的价值,即商业设备。 做为终端,面对的将是“人”而非“物”,由于“人”的属性特点上是“有思想”的,所以能动性是工业革命的思维方式无法解析并掌控的,商业管理上的两头,就管理思想而言,服务者,和接受报务者都将是能动的人。单单的服务者是“能动的人”,被服务者是“产品”这样的结构,科学管理给予的贡献目前已经受到质疑,何况商业态势下两头都是人的状况。 能动的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和影响,中国商业管理模式的模糊管理植根于哲学,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市场空间的无限化,将是引导商业管理模式走向文化管理的推进力,以数据为基础,以制度做保障,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式商业管理模式将在不远成型并领导世界商业管理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