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国市场之果汁篇
作者:尼尔森公司;出处:《店长》2007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国民更加关注健康。纯天然、低糖、无糖的饮料在饮料市场上倍受关注。虽然健康饮料比一般饮料价格高,但其增长速度比碳酸饮料、包装水等都要快。其中果汁以天然、低糖、补充维生素的形象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根据尼尔森零售跟踪调查,2006年果汁市场保持二位数的增长,销售额增长率为16%。绝大部分消费者仍然以低浓度果汁饮料(果汁浓度£25%)消费作为主体,其销售额份额为80%。而果汁(果汁浓度≥25%)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有所增加,占了销售额份额的14%。虽然健康概念发展较快,但目前而言果蔬/蔬菜汁仍规模较小,并且口感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接受程度仍然较弱。

  果汁的销售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除了夏天是旺季以外,新年期间同样是果汁的销售旺季,特别是高浓度的果汁在春季很受欢迎。气候也是导致各区域市场的消费者对于饮料特性有不同需求的另一原因。华东是销售果汁最大的区域,二年之间整体的销售形态相对较为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低级别城市的销售比重增加。相对而言低浓度果汁在南部地区的市场份额占比较高,这与当地消费者由于气候炎热,喜好低粘稠度产品有密切关系。

  果汁饮料(果汁浓度£25%)

  果汁饮料的增长在过去的两年内都是以两位数的增长额上升的,2006年的销售增长额为16%。果汁饮料中,橙味果汁饮料还是统领了70%的市场,并且从 2004年起市场份额都处于上升的趋势。其它的30%市场则是由椰子、水晶葡萄、桃子、红葡萄等组成。椰子、水晶葡萄和桃子口味是即橙味后教受市场欢迎的品类。

  食杂店/售货亭是果汁饮料销售的主要渠道,贡献了60%的销售额。现代渠道的贡献率有所增长但仍然无法与便捷的食杂店/售货亭相媲美。大小包装在各渠道销售比重也有所不同,即饮型的小包装产品在传统渠道中的重要性更高,而家庭饮用为主的大包装市场则在现代通路中占据更高的比重。因此,作为即饮型消费为主,并在传统通路以小包装为主的前提下,低浓度果汁产品的铺货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从地域而言,华东和华南是果汁饮料主要消费区域,其比重仍有上升的趋势。从销售季节而言,果汁饮料的季节性比较明显,新年也是销售旺季。

  虽然果汁饮料的新品牌层出不穷,但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较强,前五位品牌的累计销售额份额就占据了将近70%的市场份额,所以对果汁饮料市场的新手而言,挑战是非常艰巨的。

  果汁(果汁浓度≥25%)

  果汁(果汁浓度≥25%)的发展在过去几年里是喜人的,从其销售额/销售量的大步发展,不难看出中国人已经不再单纯的满足“吃饱喝足”,而是向“吃精喝好”的标准看齐。2006年的果汁销售量增长了29%与2005年一位数的增长而言,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其销售额也相应有19%的增长,相对于2005年的一位数的增长是显著的。

  在这个市场上,消费者对于口味的需要呈多样化的趋势:橙味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口味,接着是桃子和苹果。这三大口味统领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混合果汁、红葡萄、奇异果、山揸等也颇有市场地位。

  浓度≥25%的果汁主的销售渠道要以现代通路为主,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同时需冷藏的产品份额的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对于100%果汁而言,大包装市场是整体100%果汁的销售主体,但目前即饮型小包装比重的增加,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健康概念的重视,在该市场的消费日益成熟。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愈加强烈的追求,健康饮料是中国饮料市场的亮点,中国饮料市场总的需求是“天然、卫生、安全、保健、优质、多品种”。除了健康外,中国消费者对于饮料口味、口感、色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果汁市场中果粒饮料的风行就反映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因此对于厂商而言,如何抓住各地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包装需求,甚至是季节性/场合需求都是各品牌合理在市场上定位、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