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商场的售货员叫“营业员”,主要目的以售货为主,其行为是单向的,有什么卖什么;到了90年代营业员叫“导购”,可以引导消费者购物;到了21世纪,随着产品同质化的不断加深,“专业服务”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家的竞争法宝,很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业员变身为“顾问”。导购向顾问的转变使促销员这个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顾问的形象气质、专业知识、推介技巧、培训管理都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但这些管理对人员的稳定性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顾问人员跳槽仍然是各个企业的软肋,通过降低人员流失率的众多因素的矩阵分析表明,提高人员流失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召开“顾问例会”。
顾问例会是顾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例会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终端的掌控并关系到顾问团队建设的优劣。目前,顾问例会在各个区域都得到了不断的重视和加强。结合笔者的培训经验,对顾问会议作出下列总结:
一、例会目的 一般来说,顾问会议的目的有3项: 1.了解顾问的需求,通过例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召开别开生面的例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顾问素质; 3.通过有效的例会,提高顾问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激情。
二、顾问在例会上关注的问题 1.整体会议部署; 2.激励内容; 3.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4.其他卖场销售情况。 三、例会的形式 1.室外例会。这种例会形式以活动为主,舍去培训例会无聊乏味的弊病。让顾问放松心情来融入团队的建设,通常是针对终端常见问题进行讨论或者案例分享等。室外例会召开间隔期较长。
2.庆祝式例会。该例会形式是召集所有在同个月过生日的顾问开会或是表彰会,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庆祝式例会可以达到促进沟通、凝聚人心的目的。
3.团队竞赛例会。这是激发顾问斗志的最有效例会形式,可以设置考核竞赛、卖场布置竞赛、产品演示竞赛、辩论竞赛等内容,团队竞赛例会能活跃现场气氛,可以提高参与顾问现场应变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有助于日常销售。
4.传帮带式例会。该例会根据顾问的实际水平,按照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对顾问进行组合,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以强带弱,共同进步。 5.培训式例会。该例会形式比较正规严肃,一般1-2个月组织一次,培训前要了解顾问的培训需求和参培人员的层级,资历不同的顾问则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有效的培训例会可以增强顾问的价值感。
四、例会的内容 1.顾问的激励。可依据顾问不同阶段的需求,设置一些物质奖励。如销售奖、最佳演示奖等。亦可推出精神激励,如评选最佳销售明星等。精神激励没有“保质期”,对顾问的精神鼓舞是持久有效的。
2.工作总结与计划。对各个卖场的销售进度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向顾问提出改进建议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3.信息共享。收集行业、渠道、竞争等信息,及时传达给顾问人员,加深他们对业界的了解。 4.产品知识培训。每期对产品知识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5.成功案例分享。选取成功的销售案例进行资源共享。
6.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竞赛,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五、会前准备 开会前要充分准备,根据前四点确定会议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会议的目的,明确会议的主题和时间、地点;准备好会议讲义及PPT文件;“顾问主管”在重大的会议前进行试讲或彩排。
六、会议流程 1.到会人员签到:在会议纪录本上统一签到,签到的格式表如下:
2.会议过程:以励志故事或歌曲开始会议 
七、会议反馈 顾问反馈的问题要在两个工作日內给予回复,这样可以增加顾问的工作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
八、会议要求 参加例会视为正常上班,无论是顾问还是组织会议的队长、主管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参会人员一律穿正装、化淡妆; 2.参会人员要有专门的会议记录本,做好会议内容前后期纪要准备; 3.会议期间通讯工具都处于震动状态,严禁接听电话; 4.没有特殊原因,会议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5.市区内的顾问每周召开例会,周边地域的顾问每月来参加一次例会。如有新加入者,在会议期间要做介绍; 6.每次例会要有指定的人员做会议记录,也可以指定优秀的卖场顾问轮流记录。 7.顾问例会邀请业务员参加,每月至少参与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