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零售触觉
作者:童德军;出处:《店长》2008年3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中国零售业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的倾销压制及战乱的频繁破坏导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徘徊不前。新中国的零售业在走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后,零售商不断寻求一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商业发展模式。近年来,零售业涌现出一批全国性零售巨头和区域品牌,并开始开始走向世界,中国零售业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学习中走向成熟。

  加入WTO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转折点,国内企业有了新的跳跃平台,在成长中寻找出能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加以学习,化解来自国际零售商的竞争压力;国际零售巨头纷纷登陆国内市场,从沿海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它们加紧开拓市场的步伐,同时也在大规模的收购和并购。沃尔玛2007年收购了好又多百分之三十股份;Tesco全面控股乐购超市;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连锁……国际零售商气势汹汹,国内零售商也不甘落后,着力进行扩张收购并开始上市。在各个业态,激烈的易主并购还在继续,并显示出地域差异性。

  在北京,翠微集团收编了颇具规模的当代商城;王府井百货与东安携手成立王府井东安集团;燕莎集团和饮食服务集团联合,重组成新燕莎控股集团。最受人瞩目的要算物美、小白羊、二商集团等13家企业联合组成的首联集团(后期有变数, 02年11月物美退出首联)。
在上海,第一百货于2004年11月吸收合并华联商厦后组建百联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流通产业集团。

  在香港,最大的中资企业华润集团2001年9月收编了万佳超市,变名为华润万佳,06年又收购了江苏苏果,07年收购家世界。

  零售业的触角已经开始兴奋,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带动整个零售业市场的变化。

  依照目前的局势,零售业十年动态集中在以下六大领域。
  1.专业店(电器、文具、玩具、服装、折扣店、餐饮休闲、家居等)
  2.大型购物广场(摩尔)
  3.电子商务(网购)、移动互联网(手机3G)和web2.0(普通互联网)

  《2007年网络购物报告》称2007年全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达594亿,和去年312亿的总成交额相比,增长了90.4%。其中仅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公司)一家2007年就完成了433亿成交额,这一数字是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华销售额的近3倍,实现了156%的增长率。

  数据显示淘宝网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100%,而2004-2007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幅在15%左右,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年增幅仅在40%左右。按照这种几何式增长,最晚到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关。

  移动互联网更加精彩,数亿手机用户、5000万手机上网用户、奥运……3G带来的将是一波不亚于当年汹涌澎湃、席卷世界的“.COM”互联网大潮。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3G)搜索,预计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推动中国诞生300—500亿美元级别的互联网巨头。
  4.百货店购物中心
  5.超市(大卖场、标准、社区超市)等
  6.连锁便利店

  以上六大领域各自独立发展,相互之间又存在互补互助的联动关系。

  回顾中国零售业走过的道路,个人认为在零售业将来的道路上,人才发展是关键问题,应该多设置一些相关的培训机构配套服务于企业,政府引导、制定中国的零售业人才标准;企业也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做强专业和区域,把品牌做精做细。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也将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单纯的信息化仅仅是让零售企业获得了对等竞争的能力,即企业以现有资源和能力在面对新的机会和威胁能够做出确保生存的反应。换句话说,它只能让你获得参与竞争的资格。因为信息化的手段已经被证明是有价值,但并非稀缺的。零售行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面对众多的数据与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理,除了信息化手段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拥有企业本身的管理和商业模式与信息系统有效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资源和能力,才能获得向家乐福们挑战的资本。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未来的IT与通信投资的主要为了保障其业务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更高级的信息化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及与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数据分析应用尤其是对企业的决策支持等。根据IDC的研究显示,未来1至3年,零售企业需求最高、最迫切的三种电信解决方案分别是:网络安全、网络带宽和局域网建设/升级。

 国内零售企业要跳出区域扩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鉴肯德基、家乐福等在中国的成功发展的过程,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合适的企业文化,积极创新自身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