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家居卖场的发展趋势会和家电一样,几个连锁巨头占据国内大多数市场。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从国内行业巨头在2007年大量融资并疯狂跑马圈地大力扩张的状况来看,也难保不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因此家居卖场必须用心思考:如何在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牢牢把握和探悉整个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动脉,如何——赢?
丰富家居概念,赢在“一站式”
在这里提到“中国”家居卖场,是因为“中国”和国外的家居产业有区别,国外谈到Furnishings(家居),除了我们一般所理解的Furniture(家具),还锅碗瓢盆无所不包,它可以小到一副餐具,一把水果刀,一个镜框,一个茶杯,一颗用来固定窗帘的锁扣。
笔者在深圳、东莞、中山以及珠海等地做过市场调查,除深圳某家卖场外,没有其他家居卖场会把家庭小用品也作为主要商品去销售。
原因有二:首先,是这些家庭小用品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品牌,很难与卖场的定位匹配,国外卖场之所以会把这些商品推上货架,是因为此类产品有专门设计团队和生产工厂;其次,这些产品利润微薄,而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又比较保守,对此类产品购买欲望低。
据此分析,在短期内这种家居发展模式还是难以形成,但并非这方面没有可以开发的市场,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不能作为产品,可否把它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呢?譬如买家具送整套餐具,买床上用品送小台灯等。
家居与建材相结合,赢在“商品多元化”
家居与建材本来就有许多交叉点,譬如说橱柜、衣柜和浴室柜,可以说成是家具,也可以说成是建材,再加上家居与建材在生产、销售及售后等方面有许多相似性,许多行业人士已经把它们规整为一个行业。家居与建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整合并优化市场资源,通过协同运营和错位经营达到优势互补,从而产生更大的品牌聚集效应和整体联动效应,让顾客真正体验到置业后的“一站式购齐”。同时,这种结合在经营商品的营销方面无疑又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仅能向广大消费者传播一种“一站式”的消费理念,更是可以将触角伸向工程建设方面,通过与房地产商合作打造精装修项目,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家居和建材要达到完美融合还需要考虑更多情况:如家居品牌众多,在招商方面更多面对的是零散经销商,而建材的品牌则相对集中,需要更多地与品牌的上游厂家和代理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家居产品多是成品,而建材产品则有很大一部分是半成品,因而建材方面需要在销售和售后方面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过若是能对这二者求同存异并进行很好的融合,这种模式仍然会是行业内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进军家装行业,赢在“服务多元化”
在2007年家居市场相对萎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家居卖场与家装公司的融合趋势初露端倪。早在2000年,百安居就启动了装潢中心的发展模式,到如今装潢中心已经成为百安居的特色项目并创造出辉煌业绩。因为家装公司更多的业务是装修原材料,因而这种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家居和建材的结合。家居卖场进军家装行业,一方面是为了分得家装市场中的一杯羹,另一方面则可以看成是为了稳定租户的军心,通过给租户带来更为稳定的客源和新的销售渠道,从而更好地保证卖场租金的稳定性。
但是,家装行业也有无法避免的两个难点:一是家居进入家装行业普遍存在行业经验不足的情况,在服务、客户积累以及优秀设计师积累等方面都难以与行业内已经成气候的家装设计公司相比肩;另外则是施工的管理,客户会把装修施工等同于其公司品牌,从而会一损俱损。从长远来看,家居卖场设立装修公司仍是一个服务上的创新和亮点,这种模式对家居、家装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考虑家电进驻,赢在“展示渠道”
谈起中国的家电行业,所有人都会想到国美和苏宁,尤其是在国美连续收购永乐和大中后,已经进入了行业寡头发展模式。诚然这样可以通过品牌影响力和集体营销带来大量销售,但是行业垄断无法避免的一种问题就是生产厂家的利润被大幅度削减,这对于生产厂家的品牌和产品定位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前两年美的电器全面启动“乡镇空调普及革命”、TCL集团筹备“幸福树”电器连锁卖场以及格力电器与国美交恶等事件可以看出,一部分生产厂家更愿意去自建销售渠道,通过做三、四级市场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利润空间。但这只能是设想,因为现在电器的大批发商是呈逐年递减之势,家电连锁企业的威力却是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控制力越来越强。如今能把重心偏向经销商并有勇气自建渠道的生产厂商也只是寥寥几家,但这需要以其十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为基础。
面对连锁家电卖场强势地位带来的的重负,部分电器厂家应该还会坚持自建渠道的探索,除了促进销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品牌展示,因而如果有厂家不过于追求盈利而追求品牌影响力以待厚积薄发的,家居和家电的合作具有无限可能性。
实行电子商务,赢在“销售渠道”
阿里巴巴刚在香港上市就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其涨幅速度甚至直逼Google(谷歌)。据了解,在美国最大的家居建材公司Homedepot(家居货栈)创业初期,仅有15%的美国人选择DIY家具,而到了21世纪,一项统计居然表面有75%的美国人会选择DIY家具。如今的电子商务正在努力改变着我们的购物习惯。电子商务的巨大蛋糕已足以让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抗拒,这就是为什么像是家居易站这样的网络超市风靡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电子商务内容基本是以品牌展示和组织营销活动等间接促进销售为主,而电子商务还有一个功能是直接销售,可若是介入这个环节,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家居类产品毕竟是一种以实际体验为主的商品,仅凭文字介绍就让消费者掏钱是很困难的,除非有专业为顾客进行网上实景模拟的服务人员(目前已有此类编辑软件),并且其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二是必须有强大的物流系统去支撑。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给家居卖场带来的影响力一定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购物习惯的变化逐日加剧。 与运输公司战略合作,赢在“配送渠道”
目前中国家居卖场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以收取租金为主,基本上不参与商户与顾客之间的物流配送过程,但物流配送的利润空间也是相当大的,除去人力物力成本,基本上能达到20%左右。直接让家居卖场进行物流配送不太实际——不仅仅是出于管理成本和物力成本的考虑,同时还由于这会让家居卖场多去承担一份售后工作。但若是能做到与一些专业的运输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带来的影响力无疑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好处:1.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享一定的物流配送利润;2.加强了对商户送货的监控力度,保障了售后服务的良好运作。
家居产品的送货涉及到产品安装,因此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整个物流行业是以运输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前提下,要找到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是将物流配送转接到别的企业,但关乎自身企业的品牌形象,沟通成本也会相应提高。不过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本来就是通过不同资源的不断整合以达到双赢,随着电子商务的合作模式提上日程,相信在这方面迟早会出现合作机会。
“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模式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下成为历史。居安思危,不断思考、摸索、学习、创新,这才是一个企业的长远生存之道。机遇与挑战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如何把握住机会,如何在挑战中克敌制胜,每个家居零售人都需要好好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