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看零售|企业不能忽视网络力量
作者:陈雷;出处:《店长》2008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企业不能忽视网络力量
                 ——“抵制家乐福事件”启示录
  再庞大的企业,在2亿草根网民面前,也犹如一叶小舟。
  
    

  
当一个公司被90%的人口诛笔伐的时候,无论何种“高明”的危机公关,都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又一次,家乐福很不幸的站到风口浪尖。

  可惜的是,家乐福在这次事件中,恰恰忽视了中国网民的力量,犯了一系列不该犯的错误。

忽略平民感受的错误
  法国人一向以傲慢、自负著称。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奢侈品出自法国,这也造就了法国贵族文化气息浓郁。尽管最近百年随着国力衰弱有所收敛,但对于中国群众,似乎仍有一种优越感。而少数中国人对于法国高档商品的趋之若骛,更使他们产生一种傲慢的错觉。

  西方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人都是“理性人”,为了利益而驱动。这一点在危机发生后的家乐福推出的五一促销方案中可以看出,接近50%的折扣和送券。他们乐于看到当天商场内人满为患,希望以此来对抗网民的抵制活动,让中国人丢脸。

  不料,在爱国主义思潮下,中国网民的表现和西方的所谓“理性人”并不一样,他们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更为高明的提出“理性抗议”“和平抵制”的口号,既不让西方有把柄抵制奥运会,又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无奈之下,家乐福只能宣布取消五一促销计划。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民意
  这次的家乐福事件,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负面案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网络草根的力量。

  在中国,有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具有非常强烈的对立性。按照常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当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观点基本一致。无非是在不同的场合应对基本相同的读者。无论是精英人群和平民百姓,基本不存在观点截然相左的情况。而中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观点矛盾尖锐。传统媒体基本上忽视来自社会底层的观点,导致草根阶层只能到网络媒体、社区中倾诉、交流。由于人数庞大,使得网络媒体特别具有活力,而这种活力反过来进一步促使整个社会对网络媒体的关注程度。

  同时,网络媒体的冲击力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笔者所在的一个QQ群里,关于抵制家乐福五一促销的文字被不同的人宣传了十几遍,而MSN上的联系人,80%都挂起了中国红心。而传统媒体则不可能做到如此大范围、高频度的宣传。

  另外一个特点是,网络媒体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报道容易被扩大化。半天的时间,足够在所有网民那里宣传几遍了。因此,这也督促了企业正规经营,合法经营。零售企业是面向大众,尤其是草根阶层提供服务的,任何失当的行为都会被公众无限扩大。因此一旦负面消息,千万不要遮掩,反而要坦诚的向网民公开,这样才能尽快将坏消息消弥于无形。

  总之,这次家乐福事件,带给零售业的思考将是异常深远的。再庞大的企业,在2亿草根网民面前,也犹如一叶小舟。尽管理论上零售业占据了供应链的末端,但真正占据末端的,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才是整个供应链的统治者。因此通过网络了解他们的呼声,发掘他们的需求,是零售企业马上要重视起来的课题。尤其在中国,谁能更灵活的与网民沟通,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毕竟2亿草根在生活里的另一面,就是我们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