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营销活动五大傻
作者:王蓁;出处:《店长》2008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在进行零售门店营销时,许多企业经常会犯一些非常可笑的低级错误。
  不信?你来看,或许你就傻过。

出力不讨好
  有些门店的促销活动往往是不声不响地进行,这种让利促销能有效果吗?不让顾客知晓的让利促销是最愚蠢的让利。

  对于一些零售门店来说,门店的营销活动缺乏相应宣传,甚至在顾客选择购物的过程中都没有营业人员向顾客告知门店正在进行的折扣折让活动,导致门店的宣传活动知晓率非常低,使得顾客在购物之后才知道门店在进行促销。

  这种方式叫什么?出力不讨好。我们比较反感某些门店全场张贴一些价格促销的海报,声称门店全场让利、N折起、XX元起售;这些海报铺天盖地,虽然讨厌但是有效。

体验优惠券门前发(或收款台发)
  有很多零售企业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往往会给零售门店计划发放一些体验券用于购买一些特殊商品。目的通过体验让利吸引新顾客。可相当一部分门店将这些体验优惠券放在收款台前或者在门前发放。
结果会怎样?

  第一类,顾客在购买了商品后,看到收银台前在进行这种活动,刚好不用白不用,这种情况是典型的白送顾客利润的傻瓜做法。

  第二类,顾客可能在购买商品直到付款时仍不知道商场有体验优惠券活动,付款后发现自己没有使用在发放的体验优惠券,可能会要求收银员做退单处理,然后用体验优惠券重新购买一遍。自己原本能赚钱的,非要给顾客做个折扣减价销售出去。这不是傻了吗?

  第三类,常规顾客看到有体验优惠券派发,拿一张,按照体验优惠券的使用办法,充当新顾客。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些企业将体验优惠券当作宣传单页派发,目的为了避免正式打低折扣给顾客带去不良印象,而采取抵用券或者优惠券的模式在门前派发,目的就是让进门的顾客知道有活动进行,吸引顾客进入门店。这样这些顾客可能就成为边查阅折扣券信息,边选择购买商品,按图索骥,此时的优惠券更加像是门店的DM传单。如果超市在门店前放置DM是为了引导消费。而体验优惠券此时对于这些门店的作用是什么?

  然而,自己门店的体验优惠券为什么必须要在自家门前发放呢?

  体验优惠券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哪里的新顾客最多呢?当然距离门店越远,新顾客就可能越多,甚至你可以为了寻找符合自己经营定位的顾客,而选择在你的竞争对手门店附近发放,既可以挖别人的墙角,又可以提升自己门店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除特殊情况外,体验消费券对企业来说是有成本的,在门店前发放自己的体验消费券,无疑是在给顾客送钱。

  让利吸引新顾客,结果来了一堆老顾客,通过体验消费券直接获得减少利润的方式已经成为不少门店利润下降的凶手。

盲目优惠,给鱼喂饵
  经常有门店的经营管理者说自己的营销活动费用高、效果差,或者促销品都发了,为什么没有完成自己的销售或利润目标?

  好比一个人钓鱼,自己的鱼饵都被鱼吃完了,却没有上钩的鱼。

  是你钓的鱼太狡猾,不咬钩?

  还是你的计划太愚蠢,其实在给鱼儿喂食? 

  某个定位高端客户的娱乐场所刚刚开业,门店的高级管理层计划开放一部分的包间招待新客户用于宣传推广活动。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自己企业的顾客群体还没有建成,每天光临这家企业的人数寥寥无几,公司的推广速度非常慢。于是某个销售高管擅自与当地的电视台合作播出广告,声称门店每天早上9点派发100张体验消费券,可以免费娱乐两小时。第二天,门店一早就人满为患,全部都是离退休和街头的无业人员,他们通常先领取门店的体验消费券,然后自己有空的时候享受免费娱乐或者转送他人。一些前期培养的目标顾客也因为这些人而投诉门店服务甚至离开门店。

  上面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这种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虽然他可能知道自己的目标顾客是谁,但是却忘记或者忽视了吸引目标顾客的方法是什么。

促销活动变成让利促销
  有些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前,往往喜欢听取终端的看法,例如销售一线人员的看法或者终端顾客的看法,同时还常常会给顾客做一些调查问卷,问卷当然是集中在关于促销方式,让利幅度等问题,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想更加了解客户需求,但是实际上顾客并不会在这些问卷中表达真实的客户想法,例如问顾客喜欢买赠活动还是打折活动,顾客当然是喜欢打折活动了;如果问心理价格区间,顾客肯定是选择最低的价格折扣……这些问题看似替顾客着想,但实际上往往会将门店的营销活动带入到让利促销的价格误区……

  例如某百货商店中的电子消费品专柜,该品牌专柜之前的营销活动是满1000元减50元,而在新近一期的活动中采取的是买1000元送50元的配件。此时新活动推出后,专柜售货人员遇到了一些习惯议价的顾客,此时专柜的售货人员就想起之前的营销活动,于是与顾客妥协,让顾客享受满1000元减50元的活动,而不是送配件。对于消费者而言,送配件当然不如直接减钱实惠,而对于厂家来说,送配件公司能够扩大销售机会,而减价折让是在减少利润,两者的营销目的和效果是不同的,但此时专柜的售货人员往往会告诉公司新的活动执行不下去,顾客都愿意购买,希望让利等等……

体验不如不体验
  体验营销的目的为了让顾客体验到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从而吸引顾客以后长期光临门店。而有些企业对于体验消费的顾客的态度是:这些顾客都是凭赠券免费消费的,不是花钱消费的顾客而忽视了客户服务,有些企业则是对体验营销的活动规模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造成自己企业的服务接待能力严重超负荷运转或企业的员工明显没有应对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心理准备,造成服务过程中的烦躁、失礼等不好的态度延伸,造成体验不如不体验,营销不如没营销的尴尬局面产生。

  顾客不叫好,就是评判你的营销活动傻不傻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