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零售|要避免过急反应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08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社会已经把这个对民众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视做“洪水猛兽”,并列入“严打范围”,使零售变成了一个“很容易送命的行业”。

  最近十年,流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下面列举六项:

  1.入世讨论:对中国的判断,不能忘记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个判断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被人误导,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政府制定的规制与决策,既要体现“国际规则”,更要体现公平、公正、效率等原则,还应该体现国家安全与国家尊严,政府官员的言行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位,他们应该更专业,才能更专业地去管理专业领域。

  2.连锁倒闭:外国企业“倒而不闭”,中国企业“一击毙命”,这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其实不应该这么快就死亡,他们被“众人口水”淹死,是法制缺损的牺牲品。

  3.零供关系:这是一场被人为放大了矛盾的争论。几十年前叫“工商矛盾”,现在叫“零供关系”,实质是双方实力的较量。但有些人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结果在各方利益的平衡中出台了一个不三不四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却容易让零售商流血的所谓的“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4.商业贿赂:把收取进场费当作“商业贿赂”,这是近年来最荒谬的事件。账外暗中给付回扣与排斥正当竞争,这是构成商业贿赂的两个要件。连锁企业向供应商收取费用,一公开,二签约,三入账,四有淘汰机制,实施优胜劣汰,不存在排他性。所以,正当的商业收费决不是“商业贿赂”。05年的进场费、06年的商业贿赂、07年的食品安全,社会已经把这个对民众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视做“洪水猛兽”,并列入“严打范围”,使零售变成了一个“很容易送命的行业”。这个行业的苦难只有行业中人,才有会深刻体会。这很不公平。

  5.物价上涨。1988年是中国经济比较动荡的一年,年初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后来提出“要闯价格关”,紧接着就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以及宏观调控。后来有相声说,老太太把家里的浴缸当作了储备酱油的容器。2007年以来又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情况,但这次涨价并没有引起“抢购风”,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民生安定。市场价格走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应该从深层原因去分析与寻求解决办法,控制物价的最有效办法是“减税、反腐、精简办事程序”。

  6.食品安全。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年,食品安全事件的一次次曝光导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制办法,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零售终端”。实际上,在面临一系列食品安全矛盾的情况下很难从一个环节来解决,源头把关面临小规模生产的问题;过程控制面临执行不力的问题;技术保障面临低成本运作的问题;依法监管面临标准滞后的问题;公众利益面临企业利益的问题;现代都市面临传统生活方式的问题。政府以及监管部门、消费大众、企业、舆论媒体之间还存在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上述六大事件中,都存在过激反应问题,运动式的推进虽然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新问题、新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