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深处有梦想
作者:李燕君/采访 何朕乔/文;出处:《店长》2008年7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桃源,一个令人向往的名词,从《桃花源记》诞生时刻起,她就和与世无争、安闲舒适等同起来。
福建泉州市永春县,古名“桃源”。远近闻名的侨乡在95年出现了一家200平米的超市,一位叫李斌斌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创业梦想凝聚于此。若干年后,当他拥有了10000余平米的两间店铺,回首望向前程路,人生别样风景尽收眼底。

艺术商业左右手
  “踏入零售业完全是意外,如果延续了之前的志愿,也许我现和艺术打交道。”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李斌斌回到故乡,看到本地的超市业空白一片。灵光一闪,他开始了创业,截至08年,他在永春县拥有两家连锁店,各有5000平米的经营面积。而永春县城本身面积狭小,常住人口只有8万左右,超市也只有2、3家,年销售额1亿的业绩已经独占鳌头。

  “我的企业发展速度并不快,首先是因为我本人的个性比较求稳——本来就不是从商出身,很多都要靠自己摸索,当然不能贸然作出决定,开许多门店;其次是因为本地的政策,批地、筹备都比较繁琐。其他还有人才瓶颈、消费市场结症等等。但是未来还是值得憧憬的,也有做大做强的愿望。”

  李斌斌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大力拓展乡镇市场,把新发开到邻近县镇去。近年来,国际品牌大卖场逐步进驻泉州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带动市区的本土超市向县城乡镇拓展。福建的新华都在永春县买下几千平米的地皮,新址正在奠基,随着建筑工地的轰响,紧绷的神经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艺术人追求完美的天性再加上商业人士追求实效的共性,李斌斌说:“不能等!”

  在考察周边乡镇的地理位置和市场情况后,他已经选定了人群比较密集,面积比较大的几处地址,准备扩展2000平米左右的新店面积,“走出去”战略开始打响。

水土不服的无奈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新发购物中心要扩展,上规模上档次,人才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早前积累的供货商资源可以应付商品采购,唯独人员方面问题多多。”

  “为什么不考虑引进‘空降兵’?”笔者谈到了大部分企业解决人才紧缺的绝对法宝。

  “不是没动过这方面的脑筋,但是外聘的管理人员都有水土不服的毛病,没做几个月就打退堂鼓。”

  拿最新的案例来说,企业专门在《海峡都市报》等福建本地知名报刊上登载招聘信息,有人从福州那边过来应聘,有过不少实战经验,主要负责购物中心招商这块,可是待了不到半年就离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多方面的,福建闽江那边的办事规则和本地差异大,在转换上难免会出现问题。而且像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人员结构及部门都还不完善,提供给个人发挥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再说大卖场的分工比较细,而我要招的是能力比较全能的人才,专才可能达不到我的标准。”

  看来还是得内部挖掘培养啊!一声叹息,关于人员的话题尘埃落定。

消费观念要引导
  “福建百货的整体市场不是很好,包括许多有港资背景的百货品牌,在泉州的业绩也不理想。根据多年市场观察,我认为本地人的消费习惯有误区:在泉州,但凡有钱人都爱去国内大中城市,比如深圳、上海等地购物。当时莱雅百货也有开到晋江,但是消费者不买账,每周末都会跑到厦门、广州甚至香港的购物中心消费。所以我们做零售业的,主要还是要培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引导他们消费。”

  李斌斌最满意自家购物商场里进口食品这一品项,许多顾客就冲着高端食品来光顾,不过也有过一段发展曲折期:95年开始卖炼奶,销售额一直上不去,只有从香港回来的人才知道炼奶的效用。福建有不少侨乡,这给了高端食品市场良好的发展契机。

  不过,进口食品的审批条件越来越严,李斌斌在逐步裁减的同时把经营思路转向知名品牌引进。“‘先把供应商引进,把量提上来,进场费用可以商榷。’这是我的观点。正规的卖场,供应商都是求着进场,像我们这种县城级别的,有实力的供应商愿意合作,就很庆幸了!消费观念就该拿精品品牌来引导。”

走得稳才踏实
  李斌斌平时没啥爱好,就喜欢有空去商场转悠,自家的,别家的。无论是巡视还是考察,零售业已经深深嵌入他的日常生活。有了温暖的家庭,有了一定的荣誉,他的目标还是要把企业建设好,走得更远些。

  “从最初的小店到现在的规模,采购、规划、销售,我忙乎,家里人也帮了不少忙。有时候觉得压力特别大,很劳累。但是也觉得踏实。创业是个梦想,我在路上跋涉!”


特别链接: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新发购物中心前身为新发(永春)超级市场,创立于1995年12月,系永春首家自选商场,长期坚持“以诚为信、以质为本”的经营宗旨,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市级“消费者信得过商店”、“文明超市”、“旅游消费推荐商场”,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