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招胜有招,何必屠龙刀? | ||||||
| 作者:沧浪渔笛;出处:《店长》2008年8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它们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个故事。 ——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费用,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