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安:谭鱼头雄图餐饮天下
作者:林国童/采访 何朕乔/录音整理;出处:《店长》2008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庆功宴上,财务总监高廷辉醉了,这位成都谭鱼头的多年重臣无限感慨地对老板说,“谭总,又看见前几年谭鱼头团队的灵魂了。”第一家国外连锁店开业的火爆场面让所有谭鱼头人兴奋不已。

  高廷辉负责新加坡亮阁店的筹备,为人谨慎、忠诚、勤恳、有魄力。

  2008年7月18日,新加坡亮阁店隆重开张,当日高朋满座,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大使张小康女士、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亚太司长林国强先生及谭鱼头新加坡合作方吴月小姐等108位嘉宾应邀出席。

  早年戎马生涯18载的谭长安是个爽快人,“最高兴的人应该是高总,为了开新店的事,他辛苦工作了一百多天。成都谭鱼头的每位员工也都很高兴。”毕竟,中国餐饮企业跨出国门不易。

  7月16日至22日的几天时间里,谭长安带着成都总部一干人马在新加坡亮阁店忙前忙后,一来分析店堂的工作流程问题,二来琢磨团队成员因各自地域文化不同带来的差异,三来在厨房中帮忙择菜、洗碗、打扫卫生。

  谭鱼头食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序武在跑堂传菜,财务审计部经理周霞在前台帮忙核单收银……首次从国内到新加坡观摩学习的经理们一点没闲着,很多人的脚都起泡了。300多平米的店面,每天要卖80多桌,总共28张台子,平均下来每张台要翻3次左右。

  当地的一般营业时间,从上午10点到晚上凌晨2点,不几日,厨房的鱼头备货告缺。新加坡的周五、六、日,供应商不送鱼头。谭长安频频向顾客道歉致意。

  开业场面火爆,持续火爆。亮阁店位处狮城市中心,附近是进出新加坡必经之地的知名旅游景点“克拉码头”。

  开业筹备事务繁多劳动强度大,厨师长白建红已经连续三十天没有好好休息了,但仍带着胃病坚守岗位“谭总,我几乎要站不起来了。”

  谭长安虽治军严明,但非常关心员工、体谅下属。立即安排总部从国内新调一位厨师,替换白师傅回国休养。

  一派欣欣向荣。

狮城攻略
  成都谭鱼头集团07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新加坡谭鱼头私人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某娱乐公司的老板吴月合资经营,首店运营便是这家亮阁店。据悉,吴月小姐原籍重庆,漂亮、能干,能吃苦,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粤语、华语(普通话、重庆话)时常亲自开车接送开业前期早出晚归的员工,体恤下情可见一斑。

  谭长安对吴月赞不绝口,“老板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她的包容心特别强,能体察、谅解大家。偶尔有合作分歧,也从不指责谁,都是按照程序来沟通。”

  关于新加坡亮阁店,究其股本组成与合作模式,谭长安认为自己“很省钱”。由成都谭鱼头集团绝对控股,以技术与管理的形式拥有35%的股份,再用现金注资占16%的股份,合计51%。

  一年前,拥有新加坡永久居住权的吴月在家乡重庆跟谭长安通上了电话。原来,她吃到了谭鱼头当时在重庆连锁店的鱼头火锅,只觉得其味鲜美无穷且撩动游子乡愁。于是开始联系,物色店铺,双方磋商,启动筹备……

  08年2月,集团财务总监高廷辉只身前往新加坡负责筹备开店,随后每月回国一周;08年3月,十余人的筹备小组去向高廷辉报到;08年4月,门店装修工程开建后,成都谭鱼头集团工程部副经理谭文斌临时抽调至新加坡;08年5月,从香港谭鱼头公司调派了一名采购主管,去新加坡准备新店开业的物资储备。

  谭长安向联商网编辑表示,作为企业当家人,自己在感到高兴之余,更需要理智。他举例,譬如,语言障碍就是重要一环,在新加坡,亮阁店内点菜系统为全英文操作,这不能不让他有些头疼,以后再到海外开店,国内的现成班子和员工储备够用吗?

  办理国内派遣员工的“就业准证”是件麻烦事,对每人的学历、工资都有较高要求,而且新加坡政府对中国大陆去的人要求尤为严格,配额很少。根据企业不同,准则的匹配比例也适用不一,其中有“1:5”的情形——即招聘6名员工时,1名中国籍员工必须搭配5名新加坡籍员工。

  相比中国,新加坡愿意从事餐饮业的人群普遍年龄较大,平均年龄在三十几岁。在谭鱼头新加坡亮阁店三十多人的员工团队里,有香港人、大陆员工、新加坡人、马来人。

  “新加坡的政务电子化非常成功,许多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相关办事人员也很有礼貌,如果接到我们电话的不是有对口管理权限的人,他会让合适的同事主动给我们打电话;不过,他们对食品进口等执照的审核非常严格……”,谭鱼头集团安排了专人,具体经办新加坡店如中国员工签证、新加坡当地用工政策解读、文书对接等事务。

到香港去
  “香港现在是‘民不告,官不管’,它的税务局、卫生署,只要企业不犯错,没人投诉,是不会来检查的;但是只要有投诉,就会马上来查,投诉越多,相关人员的检查惩处力度越大,办事效率很高。”谭长安始终对香港市场青睐有加,截至07年,谭鱼头在港三店年销售额超达1亿元。

  而03年3月创办香港谭鱼头控股公司,陆续开出湾仔、旺角、尖沙咀等三家连锁分店之前,谭长安苦苦摸索,几经周折。

  98年,他就想进军香港,可是去香港谈何容易?于是想到了深圳,思量深圳是香港的桥头堡,谭鱼头的店就开到了深圳怡景路,与香港隔江相望。

  03年7月19号,谭鱼头香港湾仔店隆重开张。香港投资观光署署长和其他政府人员,及四川、成都两级政府的驻港办事处又帮了他一把,谭鱼头香港店员工主要管理人员,按批文配额办理了赴港工作签证。

  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到成都考察谭鱼头集团,谭长安在谭鱼头成都曼哈顿店贵宾厅接待时报告工作并表达忧虑,“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难,就拿谭鱼头来讲,我们到香港投资90多万美金,准备期就花了11个月时间。”

  从那以后,谭长安就准备做好香港市场,并以此为跳板,由谭鱼头集团直属香港公司来发展和掌控所有未来的海外市场。

  他有一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凡有需求的地方,都要开出谭鱼头店,对海外市场亦是早有打算。从02年开始,考察了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地,暂未合适。

  02年底,谭鱼头开始发展台湾市场,不过这一次,只能收加盟费了。

  在当时,大陆商人去台湾发展的最大阻碍无疑是政治问题,谭长安便以去当地高校授课的方式去台湾,一边上课,一边谈生意,这是03年的时候。以文化交流的名义来去两岸,台湾加盟店开张了。

  今非昔比。08年1月在澳大利亚注册的谭鱼头公司,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谭长安预期公司两年后的海外发展成果是开遍东南亚,尝试挺进英国、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至少要开出10~15家国外门店。

一锅红艳,煮沸人间
  目前,谭鱼头在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店,其中有直营店和特许店。2007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98年6月18号,作为商品贸易尚未较好流通的那个年代,每个地域的饮食习惯和文化都很局限,谭鱼头是四川第一家走出去的川菜企业。一般人都没有习惯吃火锅,也都只在冬天卖,等于只做半年,他开始做全年。

  谭长安在北京带着30个人,东直门外开店,一人身兼店长、厨师长、楼面经理,住在招待所约两月,生意火了。那一年,除北京外,在石家庄、太原、合肥等地各开出一家。从此开创了餐饮发展新模式,本土餐饮也能做连锁。相关资料显示,谭鱼头连锁模式的创立,领先北京全聚德半年以上,为中国第一家。

  他原本打算规划,通过战略战术,巩固北方市场,再开拓南方市场。最后包抄到西南,再开始加大宣传。结果,去北京发展不到一年,《华西都市报》的记者陈坚就到北京来暗访了,回到成都后做了题为“谭鱼头火爆京城”的新闻报道,四川的所有餐饮企业一下子就醒悟了,开始纷纷外出开店,把川菜推向了高潮。谭鱼头也一举成名。

  03、04年采用“大店”战略,随后05、06开始收缩战线和调整大店为标准店。期间,北京亚运村的一家面积上万平米的谭鱼头店,因周边场地建设等客观因素影响而经营不善并最终关门歇业。

  07年,蜕变。08年,蜕变,发展。
 
  8年前,谭长安在一环路边购置了一层写字楼,这里一直是全国连锁管理总部。走廊上挂满了谭长安与一些政界名流的合影,电话声此起彼伏,员工们数小时内极少抬头……
  
  谭鱼头企业是谭长安的事业、心血,“一锅红艳,煮沸人间”的广告语也渲染着他的热望和抱负。一个经历生死考验的军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一个略带忧虑却雄心勃勃的男人,他注定和致力于要成为谭鱼头的领袖,而不仅仅是公司老板。

  03年大肆宣扬企业将于05年上市的谭长安谨慎了许多,08年7月的这次面访,他匆忙应答,有些躲闪,“现在还不能谈这个问题,还在准备中,要低调点,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联商网。”采访结束时,他从包里掏出一份几十页的商业计划书,说,晚上还得看,得凌晨两点半才能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