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零售业的缘分
作者:广州读者 王学军;出处:《店长》2008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2002年6月初的《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相继登出广州全聚德突然歇业的消息,同时结束了我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当时我在广州全聚德不到两年。之前在湖南一处特大型矿山从事设备管理工作8年,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使我不得不独自南下寻找出路。从全聚德离开后,我在很短时间内就通过网络被广州一家大型外资百货公司录用,当时我对百货及零售行业一无所知,甚至都没有仔细逛过超市,更不知家乐福和沃尔玛在中国的地位。当时一起参加面试的有10人,第二天就接到公司人事部通知我入职的电话,并将马上派到参与筹备珠海新店。

  进入公司参加培训后,才知道我是那批面试者中惟一被录取的,并了解到我所在的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并在零售业拥有很高声誉,96年在广州天河城开设了第一家GMS超市,至今仍被称道。

  经过了5天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培训,一个人来到了以前只在地图上看到过的珠海,见到了我以后将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背靠大海,周围是破旧的民房,人烟稀少,晚上八点的空旷大楼前几无行人。要在这个“沙漠”上创建繁华的商业中心,当时我的心里没有一点把握,幸运的是公司有20多年的国际商业营运经验和大量管理人才,并从香港调来一位资深店长。店长有着丰富的卖场管理经验和员工凝聚力,加上公司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市场培育能力,国家经济的稳健增长及城市建设加快。这里很快成为市民购物的首选,店铺克服了开业后的磨合期及03年的SARS影响,很快占领了一定市场份额,刚开始的萧条与现在根本找不到停车位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艰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得益于老店长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了优良的员工队伍。

  零售业是低利润率行业,可能一瓶矿泉水的毛利不到0.1元,但却是人员密集型产业,主要靠精细管理出效益,拼命做大销售量是所有零售企业的最大任务,能反映出收益差别的地方就是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损耗控制、库存周转控制、物流费用、人时费用及设备经费方面的管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管理除了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还要不断贯彻开拓创新的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现代社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下,我想尽办法,各方面吸收零售行业的资讯,恶补零售专业知识,我光收集和学习的各类零售管理资料就达数千份,同时享受公司花重金给予的各种培训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店长》,这里面汇聚了各路零售精英及高管,将他们的经验、理念传达给读者,这里有零售业最前沿的信息,我认为它是零售人最值得一看的综合杂志,同时我在《店长》里知道了联商网,网上的资料非常实用,在那里能结交到很多同行,有共同话题。《店长》已成为我们公司所有下属门店的必订刊物。

  去年,在店长及同事们的支持下,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所学零售知识,很多项改造及建议被公司采纳,给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其中还有两项获公司年度大奖。感谢《店长》、联商网,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