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经营如今已成为超市行业的一面“旗帜”,而早在几年前,上海联华超市就开始转型,将生鲜作为门店建设的核心内容。
顾戴店店长陈仪在采访开始时,直言“紧张,因为之前没接受过正式的专访!”,随着话题的深入,他表现得越来越轻松,因为谈论的是他11年来再熟悉不过的专业领域。
市场潜力助长业绩 顾戴店位于上海闵行区龙茗路顾戴路口,毗邻外环线。近几年,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顾戴店周边地区成为了人口集中导入区,新建的中高端住宅群迅速崛起,客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白领、新上海人成为门店的目标受众。同时,商圈环境也同步出现了改良,时尚餐厅、特色小吃齐聚龙茗路,入夜后这里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有了如此庞大的客流量作为基础,顾戴店成为了联华标超首批转型门店之一。
2005年12月31日,改建后的顾戴店以开门红拉开了业绩飞速提升的序幕:面积仅560平米的门店,06年门店累计实现销售近2000万元,同比上升87%;利润同比上升212%;坪效同比上升90.25%;累计客流同比上升54.47%,客单同比上升21.22%。07年销售持续上升了18.44%,利润再次实现翻番。
数据的转变来源于门店生鲜运营的有效提升,顾戴店在转型前生鲜经营薄弱,生鲜品种也是传统的蔬菜、肉品、水果这些粗放型的老三样;转型后门店在现场深加工上下足了功夫,水产、牛羊肉的引入,面点小吃制作和高端水果的引进,吸引了顾客前来消费,门店竞争力得到加强。 “顾戴店在转型门店里算相当成功的,前两年的成功典型是金汇店,我们是第二批。生鲜带动销售额的提升、利润大幅增长,也便于顾客的选购,所以门店这两年也得到了一些奖项,比如上海市‘放心门店’、公司‘16周年庆先进集体’。”
在荣誉面前,陈仪把功劳归于公司决策层和门店员工。“不是我们造就了顾戴店,而是顾戴店造就了我们!”
生鲜给了我机会! 77年出生的陈仪,已经有了五年多店长资历,其中在顾戴店担任店长已三年。他在这间营业面积为560平米,有40余位员工的门店上倾注所有心血,同时,他也为门店取得的业绩感到骄傲:“在联华标超下属近三百家门店中,我们的经营面积较小,水产销售却一直排在前三甲!”
陈仪选择超市和生鲜,最初只是为了谋生。1997年,日本西友集团和上海友谊集团合资开办了友谊西友超市。陈仪正是在那时进入超市,一开始被分配在肉品部,后来转做水产,一年后升任生鲜柜长。1999年,友谊西友超市被联华收购,已成为生鲜主管的陈仪成为联华的生鲜骨干。
回顾那两年的成长道路,陈仪觉得很幸运。“刚开始卖肉,我有点不适应——但毕竟也是一份工作。记得当年一起进超市的校友有四五十个,现在剩下的不足10人。西友的生鲜经营非常强,我也因此得到了专业生鲜技术、管理的培训。”
当时的学习过程充满艰辛,陈仪每天5点多就起床,睡意朦胧中出发。超市沿用日式管理,严谨专业:每隔两三个月,每一个操作间都会请来一名专家驻场负责现场答疑,为便于交流,还专门配备了翻译;每天有专人负责记录当天的门店各项指标,包括有哪些新处理完成的商品、没有销售出去的商品是哪几类。
陈仪庆幸:“没有当时打下的生鲜基础,后来我在联华的发展也不会那么顺利。”
生鲜加强型店长 联华兼并西友后,后者的生鲜技术、设施让联华如虎添翼,同时企业也关注起生鲜经营。“在西友超市生鲜部,肉制品和水产品是完全隔开的,分别有单独的专柜、操作间、冷库,设备齐全。2000年,联华组织了一批店长去香港考察,我是生鲜主管,也一同前往,在香港参观学习了惠康超市、百佳超市、7-11便利店,为期一周。12月底,联华准备组建大卖场,我又被选入第一批大卖场管理人员训练班。”
由于熟悉生鲜经营,陈仪得到总部的培养和重用,他也乐于去世纪联华大卖场一展身手,却因为联华标超田林店生鲜业绩滑坡,被抽调去“救火”。此后两年多时间内,他一直在数个岗位间轮换。生鲜主管、店长助理、总部采购小组成员、店长……“门店大多数岗位,像收银、理货、安保,我都能做。这样也好,不用专门抽时间从头学起。”
如今身为店长,陈仪在门店经营管理上也很有心得。以顾戴店为例,01年最早开业定位高端,目前调整为中等偏上层次。因为从整个上海来说,门店周边地段只是中档水准;定位决定商品结构。民生商品和进口商品都要有,这是针对老年消费群和白领消费者;盆菜生鲜的主要购买力是上海本地人。
“丰富的品类利于销售,门店有7200个商品品种,优质商品只占其中一部分,但不能因此剔除销售额一般的商品。绿叶能衬托红花,高档商品即使购买的人不多,陈列在店内,也能提升门店层次。”
日常管理上,陈仪很注重实效,一般门店事务交给两位助理,促销特价则和品项主管协商。“我的性子比较急,以前是眼里容不下沙子,也会有过激的方式,现在沉稳多了。”和员工单独谈话时,他总是先给予鼓励,再提出意见。
竞争策略三要素 尽管感受到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陈仪对未来还是信心十足,他认为顾客的消费信心会像股市回升那样需要有时间去恢复。而面对无法避免的竞争,他的应对策略有三点:发展生鲜、重视品质、提高服务。
生鲜经营上以“优质、新鲜、安全、健康”为标准,以丰富的品种和陈列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生鲜毛利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深加工。花鲢鱼可以对半加工,提升利润;促销活动通过计算,在顾客接受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搭配比例。当然,还需要技术和创新,日本超市冷冻小黄鱼就用塑料袋打底铺陈,降低解冻损耗,值得学习!”
提到服务品质,陈仪认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价格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新鲜品质是顾客最希望获得的,“如果门店的顾客都是熟悉的面孔,那就说明我们成功了!”
厘清了工作程序,陈仪每天准时上下班,单休日在家陪小孩,享受天伦之乐。“未来肯定想要转型、提升到更高管理层面,但还需要积累,估计需要十年的时间。现在就想把超市管好,品尝成功后的生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