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来前,给“金融盲”壮胆 | ||||||
| 作者:李峥嵘;出处:《店长》2008年1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狼来了狼来了。羊群惊慌失措四下逃窜,结果大部分不是被狼咬死而是自己践踏、吓死。 世界经济风云迭变,为了不被狼吓死,《生死转型》希望帮“金融盲”扫盲,看懂全球化经济本质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该书第一作者彭志强为盛景网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清华股份副总裁。彭志强说,现在“文盲”少了,但“金融盲”很多,面对汇率、通货膨胀等金融名词,大家只知道表面的东西,不了解背后深层动向。 近来美国次贷危机状况频频,150年历史的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世界前五大投行已去其三。中国经济未来也不会一马平川。“卖什么什么贱,买什么什么贵”,汇率升值、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五座大山突然间压下来,中国企业连提前做一次深呼吸的时间都没有就被推到了转型的风口浪尖上。 《生死转型》回顾了20年来与中国息息相关的国际金融领域重大历史事件,剖析当年日元持续升值造成的“失去的十年”和货币剧烈贬值造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破解金融变局对中国区域经济、产业集群规划的影响。 “地方政府、企业不要天天就想着股票上涨、房地产上涨,日本和东南亚已经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在破产的日本企业中有1/3是与房地产有关的企业,击鼓传花的游戏早晚是要停止的,不想崩盘、不想崩溃、不想衰退,就只能温和上涨,或者在前几年上涨过大的情形下温和回调。”书中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企业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智、不够理性的状态。“尽管大家都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是暴利,但从现金流的角度,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能够把真金白银赚回来?从我们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垃圾短信,就能看出房地产的现金流有多困难。” 过去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中国的初级加工贸易,其实出口的全是干货。中国把中国劳动力的血汗,把中国的原材料、能源、环境打包出口给了全世界,我们在补贴全世界,我们在为全世界打工,为世界经济多年来的高增长、低通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换回来的是责难。” 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高水准制造业。只有高水准的制造业,升级后的制造业,才能够消化掉大量的高素质大学生。” 中国怎么解决庞大的农民工?“只能靠服务业的发展。什么时候我们能出现麦当劳肯德基似的10万人的餐饮企业、印度似的10万人的软件企业、甚至中国特色的10万人的保姆企业,中国就业就完全不成问题了。” 在新一轮周期发展中,中国大多数企业都要失去优质劳动力、廉价原材料的优势,世界是平的,竞争不仅来自欧美强国,而且来自印度、越南、巴西等国家。“未来3~5年都处于成本上涨通道,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不再是喊狼来了,不用再劝说企业你必须创新,因为你不改可能过两年就完蛋了。” 但是“危”与“机”永远相生与共。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服装零售连锁ITAT,零房租零进货利润分成的方式,4年开店1000家,总营收超过40亿。PPG直销衬衣,短短3年就达到了每天销售一万件的规模,仅次于雅戈尔一天1.3万件的销售量;雅戈尔用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了数万个销售终端,而PPG在全国只有几百人,发展时间只有两三年。 这本书从宏观经济知识到企业案例、地方产业调整、个人理财,包罗万象。对企业的建议有一个是“接力”:做企业一定要做成4×100米的接力赛跑,不要跑400米,更不要跑马拉松。企业家对于企业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企业传递到下一棒,传递到更有能力、更大平台、更多资源的下一棒当中。 个人理财呢?作者说:别老想着赚大钱,低风险比高回报重要;多留点现金在手上;没睡大街上就别买房子;勤俭持家,节约度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