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长》:08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如何? 佳华百货控股公司财务总监庄沛忠(以下简称“庄”):总体和去年持平,在毛利率上有所增长,销售额略有上升。 《店长》: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有哪些主要变化?融资资金的规模和分配? 庄:上市之前更低调,只要做好门面管理、内部控制等。现在需要品牌宣传,对外交流等,也是一种提高。上市融资规模在3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开设门店,增加门店规模,推广公司品牌。 《店长》:公司09年有哪些基本规划? 庄:主要希望销售额能稳步增长,在08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前初定毛利率在1.59左右。在南宁首店扎根后,将陆续开发广西市场,目前已开始新店选址。另外,应对金融危机是一项重要任务,主要还是稳定队伍,从容面对:优化门店人力结构,同心协力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合理设置流程,减少成本,和供应商发展关系,达成双赢格局;做一些有效的推广、促销活动;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加大生活必需品的销售。 《店长》:公司如何评估跨地区发展将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庄:主要遵循“稳健”的基调,对选址、收购门店的对象,要有很多保底条款,在评估、预测、市调上有一系列的操作流程,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想做好,首先手上有充足资金,合理控制资金流向,有余力才能开新店,一定要严格。
受访人:深圳市百佳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监 李栋 《店长》:新劳动法颁布后,百佳华做了哪些相应部署? 百佳华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李栋(以下简称“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2008年初,公司举行“深圳市百佳华百货有限公司工会换届选举”,在全体职工大会上重新选举出工会主席、副主席、工会委员 等共12人,保证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2.根据新法,与员工调整了劳动合同; 3.重新确定员工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休假方案规定和员工工资报酬计算。严格执行国家新劳动法规定; 4.2008年01月01日起调整员工社保缴纳。 《店长》:企业的发展愿景,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所体现? 李:未来四年,即到2012年,公司分店数量达到60家,营业额位于整个广东零售企业前列等。在人力管理上,直接地告诉所有成员 “我们要完成什么”、“我能得到什么”,从而有效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 《店长》:如何有效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李:公司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新入职岗前培训、员工成长系列培训、知识技能提升培训等),在每一阶段、每一阶层都涵盖有不同层次的团队建设培训项目(理论与拓展相结合),促使员工认识到团队氛围的重要性,在入职不久时,公司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及在工作中不断营造和宣扬团队精神,展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实际效能,不断加强员工归属感建设、以多种方式进行员工的激励;构筑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 在进入稳定后,不断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员工间的协作、协调能力。鼓励员工以身作则地投入到百佳华这个大家庭的建设中。同时也要求管理层在执行企业政策时要公正、公开,从而使团队成员对企业领导的信用以及企业的政策产生信心。且要求管理者应该在团队工作范围内充分授权,并向团队公开团队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尽量创造机会,与团队成员进行交往、沟通,注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在团队内部经常性地倡导感恩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团队氛围,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将团队价值与员工自我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实行良好的工作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职位调换等手段使成员感受工作的乐趣以及挑战性,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打响跨区域发展第一枪 深圳市百佳华百货有限公司营运副总监 蔡小文 深圳,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最先感知“商海”冷暖的城市。2008年末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深圳的零售业悄然发生变化。相比高档百货,那些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小型商场显示出较好防御能力。 论规模和资历,在强手林立的深圳百货业,百佳华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07年11月,这家以“超市+百货”为运营模式的零售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 08年,百佳华加快了拓展步伐,在南宁打响了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枪。
走出深圳,创新不息 提起百佳华08年的发展状况,营运副总监蔡小文喜上眉梢。“我们在佛山盐步和顺德容桂各开设了一家门店,此外,有三家分店在筹备中,走出珠三角的第一家分店将在广西南宁开张,预定时间在09年元月。另外两家店,一家在广州番禺,一家在深圳,初期规划已经完成,预计在09年初开业。” 据蔡小文介绍,深圳百佳华已在南宁成立分公司,机构设置上主要参照总公司。因为是异地首店,第一任店长由总部郑重选派,随着今后的发展,慢慢实行本地化管理。 “深圳百货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纷纷尝试跨区域发展,相对而言,我们慢了一拍,但是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一直有个构想:立足于深圳,覆盖珠三角,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包括湖南等地区。” 什么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蔡小文毫不犹豫,“创新”。百佳华有个口号就是“以创新为动力”。百佳华不是深圳唯一一家从事“超市+百货”业态的零售企业,但和华润万佳的偏超市及天虹倚重百货不同,百佳华似乎在两者之间,不过这个比例也会随着企业发展变迁作出调整。
“我们最初定位是超市化百货。如今有些门店的经营模式依然如此,而整个经营环境、经济基础都有了变化,需要进行调整,所以08年我们对深圳龙华店进行改造,把百货的经营面积扩大、升级,超市部分压缩,改造后门店的销售有了大幅度提升。”
以变应变,顺势而为 “形势吃紧,企业理应顺势而为,及时做出对策。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去扭转不良局面,比如降低企业成本、挖掘商品潜力等。总体而言,08年企业运营较平稳,与往年相比略为增长。” 蔡进一步补充表示。在拓展方面,我们希望保持一个相对的增长速度,但要严格控制门店面积、建筑规划。比方之前预估新店面积可以是2500平米,也可以是2000平米,500平米的差别影响不大,但现在的成本计算更精确。体量的设定要根据门店每日销售额,如果销售额在10万元,3000平米就够了,这样一来,场地租金就能够做到效益最大化。
在内部管理方面,我们也作了调整,目的是希望稳定公司效益。从08年下半年开始,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力度特别明显,首先是控制经营成本的费用,我们在空调上使用了变频器,大部分电灯改成节能灯,电费有了10%-20%的降幅。环保袋的推广使用,设施尽量只翻新维护,避免更换,这些都是硬件方面的举措。 在人员配置上做了改动,比如机构改组,效能低的部门尽量合并,提高人力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效益比较差的部门,比如生鲜熟食类,就让专业公司去经营,收取固定租金即可。费用率同比去年有1.5的降低。 年关将近,无论超市、百货,都掀起阵阵打折促销热潮,蔡小文认为这是符合目前市场状况的。当销售额受到影响时,稳定客流成为重中之重,负毛利促销迫不得已,却是最实在的方法。吸引不到顾客,卖场前景堪忧。“几家商场低价竞争,受损的只是自己,我们决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而且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策略来看,频繁的促销活动只是非常手段。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政府曾出台相应限制规定,事实上却没有明显效果。”
蔡小文认为,百佳华今年的春节促销及竞争会比往年更激烈,因为今时不同往日,要想稳住客流和人心,就得付出更多,做得更细:价格要比别人低,但也要维持一定的毛利;服务、宣传等方面会投入更多,主要围绕“提高服务水准,实惠为先”的原则去做。
人才当以“忠”为先 对零售企业而言,人才是根基,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伴随着向外拓展计划的实施,百佳华将团队建设上升到更高层次。在深圳总部,营运中心的人力设置相当紧凑,30多个人组成品类管理部、物价部、质检部、订货部等部门,而其中主管深圳门店日常营运的人员则只有6个。 “目前公司总共有十四家店,原则上每家店有一个店长。如果门店面积较大,除店长外,还有两位副店长协同管理,店长以下是主管级别的值班经理,必要时代为履行店长职责。90%以上的店长,有两年以上的百佳华工作履历。”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零售业瞬息万变。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予以支持。百佳华企业对门店店长的素质非常重视,在指导思想上及时做出调整,并对店长进行各种培训,比如不定期组织店长到外地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人事部组织内训;每月两次的例会上也会夹杂一些单项培训。 公司也制定了店长标准执行规程,而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店长则保持了各自风格,蔡小文说,其实营运标准很简单——业绩考核达到公司要求,让顾客进卖场觉得舒服就行。另外,店长必须对数据控制有一定认识,并且坚持用数据去指导工作。 “我在百佳华做了五年了,公司有个不成文的惯例,职工就职年限每逢五年、十年,就会开个表彰会,发一些纪念品鼓励,这是对公司忠诚度的肯定。”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蔡小文从事零售行业已满22年,1984年他来到深圳寻求发展。曾在三洋工厂做过两、三年,后来去了百佳超市,一干就是十五年,最后落户百佳华。 长年在超市行业摸爬滚打,蔡小文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零售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作非常辛苦,百货业相对好些。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关键是能不能跟上形势,比别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我们百佳华最初也是小企业,慢慢做大,直到上市。民营企业的优势就是灵活,劣势是视野不够宽阔,要和别人竞争,必须要注意基础建设和日常管理,像沃尔玛这样的外资企业在物流配送、系统化管理等方面有值得学习之处。”
09年前景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蔡小文对百佳华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卖场以提供人们日常所需为基础,这个需求不会因为经济状况削减太多。维持现有增长率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战略,针对特殊情况及时推出应对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维持效益。“过去的一年,实施的很多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涉及到商品结构调整,总体价格不变,总体利润会提高,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总之,我们有信心让09年的发展超过08年!”
|